启明1158 第589章

作者:御炎

因为时间仓促,收集不到太多,而且他们也的确没有太多的违法乱纪行为。

这几年实在是很忙,地方上搞事情的人不少,但是苏咏霖发布政令太多,中央官员三天两头到处跑,累成狗,想要搞事情也没有太多时间。

所以情急之下,耶律成辉和耶律元宜甚至下令对现有的情报进行合理猜测和延伸创作,把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作为真的事情,进行文学创作,试图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无独有偶。

耶律成辉和耶律元宜下令这样办事,孔拯和周江等人也面临同样的查不到太多干货的困境,情急之下也决定发动文学创造能力,将手上现有的部分材料进行延伸创作。

比如把朋友之间互相赠送的一坛酒“创作”为打着送酒旗号,其实酒坛子里全是黄金。

又或者把朋友过生日送上生日贺礼的单纯行为称之为行贿,把一些书籍、书画称之为黄金白银和珠玉。

又或者污蔑某些人相约去酒楼里喝酒的聚会创作为一起喝花酒,污蔑他们为了某个名妓争风吃醋,互相打闹,以至于闹出丑闻。

亦或者把某些较为合理的官职调动问题说成他们派系内部的政治交易,不惜牵扯到吏部。

反正就是想要把水搅浑,把问题扩大化,如此一来就能掩人耳目,让皇帝感到头疼,从而实现他们瞒天过海的目的。

不过他们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苏咏霖拿下孔氏、让部下清算孔氏之后,于五月底亲自骑马奔驰,昼夜赶路,花了五天时间赶回了中都,于六月初一日晚间抵达了中都,秘密回宫。

苏咏霖彻底把握住了先机。

当天晚上,苏咏霖召见了耶律瑾,又召见了孔茂捷、赵作良、沈格、蒋成月、辛弃疾等重臣,率先与他们通了气,让他们做好准备。

六月初二日一早,苏咏霖颁布命令,举办朝会。

所谓的朝会,和全体在京七品以上官员都能参加的大朝会不同。

大朝会一个月举办两次,一次是月中,一次是月末,算是半个月一次的朝政总结,参与者是全体在京七品以上官员,举办地点是大明皇城主殿万民殿。

而一般的朝会至少三天召开一次,是皇帝和尚书省、枢密院、参谋院与各部主要官员之间召开国务会议的机制,只有大明高层决策团队的高官才能参加,一般小官轮不到参加。

而按照皇帝的勤劳程度,三天一次的朝会也有可能是一天一次甚至两次,也有可能十天都轮不到一次。

苏咏霖素来勤政,一般每天都会召开朝会,地点在他日常处理政务的书房里,当然,有些时候也是两天一次或者三天一次,主要看当时有没有重要的事情。

苏咏霖也会注重劳逸结合,会给自己空出一些时间练武,骑马,射箭,打猎,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娱乐身心。

不过朝会依然是苏咏霖和大臣们重要的沟通方式,是基本上决定大明国策的会议,意义重大。

但是这一回,所有接到苏咏霖召开朝会消息的官员几乎都愣住了。

原因很简单,皇帝不是离开中都在山东办事吗?

怎么忽然间回来了?

一点消息都没有?

他是怎么回来的?

飞回来的?

官员们除了极少数事前得知的,大部分都并不知道苏咏霖归来的消息,这其中当然包括山东系、外族系和燕云系的官员。

但是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不会是假的。

除了苏咏霖,没有人敢在大明国召开朝会。

所以他们在短暂的震惊之后,赶快收拾收拾前往皇宫,准备参加朝会。

耶律成辉和耶律元宜,孔拯和周江,他们都在短暂的震惊之后快速稳定了情绪,带上了他们尚未准备完全的他们独家创作的对方的【黑料】,准备在朝会上给对方致命一击。

而此时此刻,压力更大的毫无疑问是山东系,是孔拯和周江,还有曹凯、陈吉昌等人。

比起其他派系,他们尚且不知道自己的家族在这场山东变动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也不太清楚家人的情况。

问消息的人还没回来,所以他们一无所知,他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对于未来没有把控,没有安全感,所以他们十分忧虑。

“陛下突然就回来了,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也没有任何人知道,这是极不正常的情况,过去从来没有过,我担心山东的事情很大,很严重,陛下极为生气,所以这一次一定要小心。”

孔拯低声道:“就算问题很严重,我等都被陛下问罪,也绝对不能让耶律成辉和耶律元宜那帮人好过,拼着鱼死网破,也要把他们拉下马,决不能让他们坐收渔翁之利!”

“我知道,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周江展示了一把自己带来的重要的“证据”,又说道:“但是我还是担心,这一次咱们可能要元气大伤,但是最艰难的情况下,也务必要保住您礼部尚书的职位,只要这个职位还在,一切就还有希望。”

“但愿不要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孔拯沉默了一阵子,继续迈步向前走去。

第0843章 这就是你给我推荐的济世之才!

其实孔拯心里是清楚的。

如果真的到了极端情况,最好的应对方式是自己主动辞职,以此换取山东系主力部队的留存。

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弃车保帅了。

但是这句话他没说出来。

好不容易体会了一把政治领袖的感觉,现在他的感觉很好,有点留恋这样的地位,不太想主动辞职,也不想承认自己不是帅。

所以不管怎么说,直到最后,他都想搏一搏,搏一搏未来的可能性。

当然,苏咏霖秘密回京的消息震惊的不仅仅是孔拯等人,耶律成辉和耶律元宜,还有霍建白等人也都被震惊到了。

他们也不知道苏咏霖如此秘密的回京到底意味着什么。

突然间出现在山东,突然间又回来了,没有打招呼,谁都不知道。

皇帝到底是要干什么?

山东怎么样了?

怀着种种疑问,他们纷纷整顿装束,赶赴皇宫。

在进入皇宫的正门口,两拨人撞上了。

孔拯和周江看着站在面前的耶律成辉和耶律元宜,脸上的表情很不好看。

当然,耶律成辉和耶律元宜也没什么好脸色就是了。

看到孔拯和周江,耶律成辉本想斥责他的愚蠢,但是一想他的终点就在眼前,他也就懒得与之纠缠。

和死人有什么好纠缠的?

而且根据耶律瑾的说法,他已经基本上摆平了那些还愿意为山东系办事的人,他们都为了活命而选择和外族系合作,计划大成功。

既然如此,那就亲眼目睹他们的终结好了。

于是耶律成辉扭头就走,没有和孔拯做什么交谈。

孔拯当然也没有兴趣在这个时候和耶律成辉等人争吵,他急着想要知道一切。

这还是他第一次感觉所有的一切都不在他的掌握之中,这种感觉让他感到非常的不安。

尽管手握着他自认为的救命稻草,可是他现在更担心的是皇帝这一番行动,究竟把山东系的元气伤到了什么地步。

一群人心思各异各怀鬼胎的进入了皇宫,在皇帝的书房,一群人看到了面容平静正在奋笔疾书的皇帝苏咏霖。

“臣拜见陛下。”

以赵作良带头,群臣向苏咏霖见礼。

苏咏霖没抬头,继续提笔写着些什么。

“为赵相公赐座,我不在中都的时候,相公辛苦了。”

身边的十分宦官立刻搬了一个锦墩儿给赵作良,请赵作良坐下。

“为陛下办事,乃老臣的本分,老臣谢陛下恩典。”

赵作良谢过苏咏霖,缓缓坐下。

而其他人就没有这样好的待遇了,只能站着。

接着就是一段令人难以忍受的诡异的安静。

苏咏霖似乎不想说什么,只是埋头奋笔疾书。

赵作良也什么都不说,闭目养神,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啥情况这是?

耶律成辉转过头看了看站在他旁边的右都御史孔茂捷,见孔茂捷一张脸无喜无悲,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

他又转过头看了看法部尚书沈格,只见沈格也是一副无喜无悲的模样,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

什么情况这是?

耶律成辉十分忐忑。

比起他,孔拯当然是更加忐忑的那个。

但是皇帝不说话,他们没底气,什么也不敢说。

令人感到窒息的沉默持续了好一会儿,苏咏霖终于放下了笔,端过一遍的茶杯喝了几口,然后抬起头看了看站在他面前的群臣。

“此番我离开中都两个多月,诸位臣工尽忠职守,将朝廷政务处置得当,我很满意。”

苏咏霖放下了茶杯,开口道:“话虽如此,但是我在南巡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事情,让我很不开心,我想,诸位应该不至于什么都不知道,那我也就不兜圈子了。

在河南,发生了贪腐之事,我下令调查,牵扯出来四县之地的官员,他们的所作所为又波及数个州的地主士绅、富商巨贾,他们贪污黄河工程款,偷盗昂贵建材往外售卖。

那些地主士绅、富商巨贾,或者帮助他们运输、贩售建材,又或者明知这是黄河建材,依然决定购买,完全无视朝廷法度,所作所为,造成三亿多钱的工程损失。”

说着,苏咏霖举起了一叠纸张。

“这些,就是河南犯官的犯罪记录和惩治结果,沈格。”

沈格上前一步。

“臣在。”

“你负责把这些记录着人刻印,分发给每一名朝官,有多少,刻印多少,我要每一名朝官都知道这件事情。”

苏咏霖把手上的纸张递给了身边的内侍宦官。

“遵旨!”

沈格上前接过了宦官递来的纸张。

“河南之事,性质极为恶劣,牵扯范围不小,犯法的官吏数量近百,让我十分痛恨,所以对他们的处置相当严格,没有任何侥幸。”

苏咏霖又端起了茶杯,喝了几口,舒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