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544章

作者:御炎

继续被罚,扫平草原,一口气将大明的北部威胁全部荡平,如此,岂不是大家所有人所希望的吗?

正在处理军务和善后事宜的韩景珪一脸莫名其妙的见到了这些激动的军官,军官们向韩景珪提出了他们和士兵们的请求。

“草原骑兵实力羸弱,却不知死活向大明挑衅,这不仅仅是他们自己找死,更是对大明干脆彻底的敌意,可以想见,若是克烈与乞颜得手,草原其他部落必将紧随其后入侵中原!

如今大明强而草原弱,正是应当趁此良机将草原诸部落全部剿灭之时,为了不让子孙后代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吾辈应当承担起这个职责,将草原诸部落全部消灭!”

被选拔出来作为代表的三十名军官一起向韩景珪请战,他们希望继续北伐,攻打乃蛮部和蔑儿乞部,争取将他们也给打残掉。

反正食物足够,战斗意志足够,连向导都有,完全不用担心迷路、找不到这些部落的老巢在什么地方。

找到他们,奋勇突击,全面包围,把他们像克烈和乞颜部一样一口吃掉!

多么让人感到热血沸腾啊!

总指挥,你就答应我们吧!

韩景珪面对这种局面,感觉问题比较严峻,他认为军队内部出现了冒进主义思潮,这将严重影响指挥部对军队的控制。

他找来了辛弃疾和张桥年商议此事,而当他和辛弃疾还没有商量出办法的时候,张桥年已经开始行动了。

针对部分军官和士兵渴望继续战争的情况,张桥年以行军书记官的身份召开了军中营指挥使以上的军官大会,严厉批评了他们的这种想法。

“很早以前的古人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说,国虽大,好战恒亡,意思是什么?意思就是国家虽然大,虽然强,但是只要好战,一定会灭亡!这里面不仅有警示的意义,还有很深刻的寓意!

你们大多数都是复兴会员,我问你们,陛下亲笔所著《苏氏政论》你们都读过吧?第三章第一节开篇明义,说了什么?一个国家如果过度好战,以战争为生存的本意,终将因为过度扩张而灭亡。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面是进军距离超越了国家所能承受的极限,以至于三个月都不能抵达的地步,所以国家不能治理当地,攻打下来也毫无意义。

另一面是整个国家为了战争而陷入疯狂,则一旦没有敌人了,一旦打到极限位置找不到敌人了,国家又该何去何从?这是先秦的教训,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珍贵的教训!”

张桥年的面色非常严肃。

“你们都是读过苏氏政论的人,你们大部分也都是复兴会员,你们的任务是什么?你们还记得吗?你们的任务难道是在战场上为了掠夺牛羊马而奋斗终生吗?你们的任务难道是放纵自己的破坏欲望,忘掉身为军人的天职吗?”

“我们的存在,我们每一天的努力训练和奋不顾身的战斗,都是为了捍卫我们的胜利果实,捍卫我们从上等人手里夺来的一切!

捍卫我们的家人所拥有的土地、房屋和读书识字的权利!捍卫我们的家人可以不用承担苛捐杂税的权利!捍卫他们可以抬起头来做人而不是做牛做马永世不得翻身的权利!”

“这是我们曾经没有的,是我们通过浴血奋战才得到的,是我们自己和战友们不惜牺牲性命拼来的!来之不易!每一项我们拼来的权利都染着血,染着他们的血!附着他们的命!”

“上等人被消灭殆尽了吗?已经不见了吗?大明国内没有上等人了吗?你们现在在做什么?你们是在捍卫我们的胜利吗?”

“做事情之前,摸摸自己的良心,想想那些已经战死的人,问问自己,是在向着咱们共同的目标努力前进吗?!”

“你们在想什么?你们在渴望什么?真的是要为子孙后代扫清祸患吗?!难道不是为了个人的私欲而要破坏整体的利益吗?”

张桥年掷地有声的怒喝让众军官被训的抬不起头来。

他们低着头,皱着眉,双手紧紧抓住裤子,心中充满了自责的情绪。

参加这场会议的军官超过八成都是复兴会会员,剩余不到两成的还不是复兴会会员的军官们基本上也都参加了军队内部的课程,对于张桥年所讲的内容和一些专业词语,他们并不陌生。

正是因为不陌生,在这个大环境下,他们也感受到了一样的自责和痛苦。

好战的情绪一扫而空,自责和反思成为了主流。

这场军官会议之后,各级书记官和指导员的会议也随之展开。

他们也被张桥年骂的狗血淋头,人人都被要求作检讨,要跟着军官们一起作检讨,于是当天晚上的篝火生活会议就变成了一场大型自我检讨会议。

无数军官在部下的基层军官和士兵们面前做自我检讨,承认自己思想上的错误。

各级军队的书记官和指导员们随之做了发言,对于在这场风波中未能尽到职责这件事情做了自我检讨,承认自己在思想上的松懈,承认自己的错误。

接着,之前跟着起哄的基层军官们也站起来作了检讨,一些跟风的士兵也站起来作了检讨,纷纷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军中因为这场空前胜利带来的浮躁风和好战风随之消散,冒进主义错误被拎出来狠狠批判,大家重新聚在一起温习了参军的誓言和参军的最终目标。

各级军队的指导员和书记官开始对各部队进行思想上的针对性指导,趁着战争结束的档口,给大家来了一拨思想强化,把思想文化课程的时间从一个半时辰增加到了两个时辰。

对于张桥年一席话就平息了军队内部的思想动乱这件事情,韩景珪和辛弃疾相当满意,对于张桥年的行动力也相当佩服。

第0774章 人皇之名实至名归

韩景珪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思想动乱十分有感触。

他拍了拍张桥年的肩膀。

“早前陛下要在军中设指导司,我只当指导司的意义是掌控军规军法,以军规军法限制军队,让军队处在军规军法的约束之中,未曾料到你的一席话居然能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

看来我还是学的太少,太浅了,之前并未想过还有如此作用,陛下的政论等回去我要重新温习一遍,要是我也能多学一些,说不定也能和你一样了。”

辛弃疾也连连称赞。

“换一支军队,恐怕这场战事就不是那么容易停止了,说不定要闹出大事来,确实,此战大胜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军中有如此反应,我并不意外。”

张桥年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

他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告诉了韩景珪和辛弃疾。

“换一个理论精深的书记官来做,一样能做好,关键不在于我,而在于复兴会,自宋以来,朝廷和文官打压武将,限制武将,目的是防止五代乱局再现,防止那个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时代重现。

今人不了解那个时代,不找到那个时代的武将和军队是何等嚣张跋扈,朝廷和文官是如何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中,天下万民又是如何被他们蹂躏的,所以自然觉得宋人矫枉过正。

不过陛下当年在指导司中讲课的时候多次提过,他认为宋人并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五代那种皇帝天天换的日子,换做是谁也接受不了,而这一切都在宋得到了解决。

军队太强大,太恐怖,若不施以教化,束缚其手脚,一旦完全释放,必将反噬自身,但是陛下认为宋人钻进了牛角尖,走了极端,本该束缚军队,教化军队,他们却采取了最直接的打压。

打压和束缚与教化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打压会让军队在短时间内被驯服,但也会同时失去战斗力,束缚与教化会让军队懂得为何而战,应该把自己强大的武力用在什么地方。

宋人走了前一条路,而我们走了后一条路,宋人没有武将和军队作乱的事情,而我们也没有,但是宋军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内战外战一塌糊涂,惹人耻笑,而我大明军队呢?

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差距,我们教化军队,让军队知道为何而战,让军队知道该把自己的武力用在什么地方,因此当军队出现些许问题的时候,只要予以引导,就能让军队重回正轨。”

韩景珪和辛弃疾听了,感觉张桥年说的很有道理,觉得这方面还是张桥年这些书记官和指导员比较厉害。

他们虽然也掌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专业点没有点在这个地方,面对这种事情,多少有点难以作为。

而专业的书记官和指导员则掌握丰富的办事方法,且在军队里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存在感,他们一出马,军队内部的思想动乱立刻平息。

每一次的平息都会加强军队内部的思想教育,提高士兵的思想水平,所以明军的思想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类似的事情也就会越来越少。

这并没有降低军队的战斗力,反而是大大凝聚了人心,提高了战斗力。

这种思想凝聚为军魂,成为每一个士兵的共同认同,它灌注到了每一个士兵的心灵之中,任何进入这个大集体中的人都会不由自主被这种军魂所吸引,认同它,接受它。

在行军征战的征途中,会不由自主的被它所引导,所作所为会不自觉的主动符合它的引导。

这是宋人办不到的,这也是宋军无法战胜明军的根源之所在。

纵使岳飞再生,巅峰岳家军重现于世,明军也不会被岳家军打败。

岳家军只有一支,人数只有十万,就算极限一换一,打完了也就没了,事实证明,宋人没了岳飞,就无法再次重建岳家军,岳家军成为绝唱。

而明军不同,只要军魂还在,军队就算全部打光了,也能再次组建。

打不死,敲不烂,砸不碎,煮不透,烧不着。

于是对于朝廷指令,对于总指挥部的命令,明军全体再也没有任何异议,遵从北伐军总指挥部发布的命令,清扫战场,整理战果,准备班师回朝。

这场军事行动到此为止,明军顺利完成了战前制定的目标,甚至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了战前目标。

苏咏霖没有料到大军居然可以获得如此之大的战果,为他几乎是超额完成了战略目标,还超额获取了大量的战争俘获,使得这场战争不仅没有赔钱,还大赚特赚了。

战马二十多万,牛羊加在一起都快要五十万了,其他的诸如骨制品皮制品等等草原特产更是数不胜数,就连黄金白银珠宝之类的也大有所在,苏咏霖甚至为此增加了不少黄金和白银的储备。

原来这些草原部落有那么多的黄金和白银?

哪来的?

苏咏霖对此感到疑惑。

不过这并不重要。

最让他感到满意的并不是黄金和白银的缴获,而是大量的人口俘获。

这两个大部落加在一起一共被他俘获了快三十万人,其中青壮的人数并不少,约占三分之一,大量的人口俘获让他又多了一批免费劳动力可以使用,可以为黄河工程添砖加瓦。

虽然这两个部落并没有被完全彻底的消灭了,还有不少人逃到了无法追击的地方,尽管如此,这两个部落也可以宣告终结了。

尤其在他们的首脑脱里和也速该都被俘获的情况下,这两个部落几乎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剩下的人口和青壮数量已经让他们连自我保护的能力都没有了。

剩下的草原四个主要部落和游离在外的小部落不会放过这些丧家之犬,一定会群起而上将他们彻底分食殆尽,让他们尸骨无存。

这也让苏咏霖开始思考战后对草原上局势的重新规划和安排。

此战的发生是为了回应克烈部和乞颜部的挑衅,为了将这两个狂妄自大的部落狠狠收拾一顿,让草原上的部落知道大明朝的厉害,让他们不敢贸然南下寇边。

这固然是苏咏霖的目标,但是这一战的战果也可以说是超乎想象的大,直接把这两个部落打残了,他们剩下来的残部根本不可能继续维持那么大的地盘。

克烈和乞颜覆灭之后,剩下来的草原大部落也就是蔑儿乞、乃蛮、塔塔儿和汪古,还有被他们自己称为林中部落的很多杂乱分不清所属的部落,如果大明的力量不介入进去,剩下来的草原四大势力必然有所得。

他们的势力会相对应的壮大,并且逐渐发展为克烈和乞颜这样的大部落,重新具备威胁中原的能力,说不准还会养出蛊王来。

这不是苏咏霖愿意看到的局面。

因为剿灭了敌人而让敌人的敌人发展壮大从而变成心腹大患的事情,历史上并不少见。

所以对克烈和乞颜的战争并不是苏咏霖规划之中的产物,只是他们实在是在找死,苏咏霖无法忍耐,只能对他们下狠手。

狠手下完了,草原出现了一定的权力真空,而大明国在目前来说并没有足够的精力能够直接占领草原、发展草原,尤其是在隔着汪古部和塔塔儿部的情况下。

在这样的局面下,他又该如何维系草原的平衡呢?

苏咏霖思虑良久得不出一个妥善的结论,便把大臣们喊来开会,询问他们的意见。

这到底也是国家事务,这些对高层事务颇有看法的大臣们应该不会让他失望。

就算没有立刻就能使用的计策,听一听,说不定就能想出有效的策略。

于是苏咏霖喊来了以赵作良为首的大明最高决策团队,将自己的这个疑问告诉了他们,想要与他们商量一下接下来该做的事情。

此前,整个大明朝廷已经知道了此番大胜,欣喜之余,官员们不得不感慨苏咏霖傲人的武功和强悍的军事能力。

虽然中华尚未一统,但是没有人认为他不能完成一统天下的任务,一切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而随着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苏咏霖的威望水涨船高,人皇之名越发实至名归,就算他不是天子,也不会有人怀疑他做不好皇帝。

相反,褪去了天子的神秘面纱,一个强悍的人皇更具人望。

以苏咏霖对民间的各种减负和惠民政策,他在很多地区的人望早已超越了正常皇帝该有的水平。

很多官员出差回来都在说,百姓口口声声都在念叨着苏咏霖,念叨着属于人间的人皇,诉说着苏咏霖为他们办的事情,感恩苏咏霖赐予他们土地,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拥有如今的生活。

言辞之中,百姓对他有着无尽的感激和崇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