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507章

作者:御炎

史浩一脸紧张的看着周至,显然没有被他的话术所骗过。

对此,周至耸耸肩,表示无所谓。

“第三款,割地,南朝必须答应,则岁币方面还可以再谈,若是不答应割地,一切免谈!”

史浩就知道是如此。

果然,明国方面用第二款要求来要挟第三款要求的实现了。

然而第三款要求在史浩看来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一旦失去了淮南东路,则南宋就将彻底失去淮河防线。

虽然之前宋廷也没怎么经营过淮南,整体的防御目标就是守江不守淮,可是经此一战,朝中防御政策必然有所改变。

宋廷一定会大力经营淮南防线,让淮南防线变得更加可靠,可以庇护长江流域,可要是明国把淮南东路割走了,那么南宋再怎么建设其他部分都没有意义,双方的战线就已经推到长江流域了。

宋廷终于不用继续争吵到底是守江还是守淮了。

这是这后果未免太严重。

史浩觉得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

对于南宋来说,淮河就等于北宋的燕云,是不能失去的,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淮南东路绝对不可以割让!”

史浩坚决地摇头了。

周至顿时黑了脸,周志学的面色也非常不好。

“如果南朝打定主意不割让淮南东路,就说明这和谈是谈不下去了,难道南朝觉得大明军队真的拿不下临安?还是说南朝觉得趁这个机会能够集合足够的军队和大明军队交战?南朝莫非是在以此为缓兵之计?”

“并非如此!”

史浩连忙表示道:“只是北朝的要求太过于苛刻,大宋实在不能接受,否则接受者必为万夫所指!”

周至拍了拍桌子。

“史相公,南朝貌似没有搞明白如今的处境,你们战败了,十几万军队被大明军队打败,大明军队是以战胜的身份对你们提出要求,和谈,可以谈,但不代表你们可以拒绝。”

史浩左思右想觉得为难。

“大宋并非不知道这种事情,但是……但是……”

“没有但是!现在你们还能就岁币问题稍微争取一些,如果不答应,大明军队会立刻攻城!风景秀丽的临安会瞬间沦为战地,沦为一片废土,这是南朝希望看到的吗?”

周至的表情渐渐变得凶狠:“还是说南朝皇帝打算再来一次靖康之耻呢?”

史浩瞳孔一缩,立刻联想到了某些不太好的画面。

“北朝真的要鱼死网破吗?”

“你似乎有什么误解?”

周至冷笑道:“就我军一路南下所见识到的南朝军队的战斗力来看,鱼死是可以的,但是网绝对破不了,史相公不要对南朝军队的战斗力有过多的误解,这不利于史相公分析签订和约的利弊。”

史浩一愣,随即就有一种极为强烈的屈辱感涌上心头。

“北朝未免太过于霸道了,完全不顾盟国之情谊……”

周志学摇了摇头。

“异位相处,南朝怕不会做的比大明更温和,大家都是一样的,只是实力有所差距,所以国与国之间,还是不要感情用事比较好,史相公,感情不能为国家和百姓争取利益。”

史浩彻底无话可说了。

于是周至直接把话挑明了。

“答应,还是不答应?若是答应第三款,则第二款的岁币数量可以酌情减少,若不答应,明天此时,大明军队就会开始攻打临安城,绝不留情!到那时,你们就更没有选择了。”

史浩左思右想,觉得只靠临安守军已经没有翻盘的希望,至于其他地方的军队……

明国也不是没有相对应的边防部队,一旦侦察到南宋边防部队的大规模调动,必然趁虚而入,到时候情况会更严重。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之前朝中有人建议调集荆湖地区和川蜀地区的精锐军队来临安勤王时,史浩才坚决反对了这一提议,认为两淮战区已经崩毁,不能让其余两个战区的主力部队也出事。

所以眼下的战局就真的变成了城外明军对抗城内宋军的战争了。

而城内宋军除了这座临安城可以为依仗之外,什么都没有。

这仗怎么能打赢呢?

但是这些条件史浩是真的不敢答应,赵昚不松口,他真的不敢做主,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所以史浩最后还是向明军方面请求给他一些时间回朝斡旋。

“斡旋可以,但是必须要有成果,也必须要有时限,时限就是十二个时辰,十二个时辰之内必须给出结果,否则明天此时,就是大明军队正式攻打临安之时!”

周至给史浩下了最后通牒。

史浩离开之后,周至和周志学商量着,觉得城内宋人心里没有逼数,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应该摆出坚决的姿态,让城内宋人彻底失去幻想,面对现实。

然后两人联署命令,下令围城明军主力开始行动。

大量攻城器械准备好使用。

投石机准备使用,床子弩准备使用,临冲车准备好使用,撞车准备好使用,云梯准备好使用,木幔准备好使用。

火药武器立刻开始战前检查,刀枪剑戟弓弩箭矢立刻开始战前检查,各部队营指挥使以上军官和指导员全部到总指挥部开会,领取各自的任务,然后回去分配任务,各指导员回去召开战前动员会。

火头军立刻开始给士兵准备战饭,要求全部用干饭,并且拿出肉类给士兵补充能量。

按照明军的军规,战前一天三顿饭必须全部都有肉,油水可以多放一些,以便让士兵养力气,肚里有油水,打起仗来更加持久。

全军立刻进入最高级别战备状态,一刻也不准懈怠,随时准备攻打宋都临安。

就在赵昚因为明国的四大要求不可让步而怒不可遏雷霆震怒之时,明军的行动给了临安城内的人们以巨大的压力。

军官们士兵们登上城墙看着城外明军积极的战备行动,看着越来越多恐怖的战争器械被推倒城下准备进攻的时候,他们纷纷感觉到了强烈的恐惧。

这种恐惧刺激着城内每一个人的心,并且很快波及到了朝廷,波及到了赵昚本人。

“明国真的会攻打临安吗?”

赵昚带着满脸的疑惑和不甘心询问史浩。

史浩默默点头。

他并不怀疑。

可是赵昚还是不愿意相信,就像是死抓着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溺水者一样,孤注一掷的相信那根稻草真的可以承受住他的重量,让他活下来,让他可以呼吸。

所以他决定等,他决定最后梭哈一把,要和城外准备攻城的明军玩心跳,他觉得他的勇气可以扭转局面,可以让明军变得理智。

他像一个只剩下最后筹码的赌徒一样,红着眼睛不顾全说想要开最后一把,把自己的全部堵在最后一把上,没有理智。

他并不会相信那根稻草打一开始就不可能救他,也救不了他。

他很勇不假,但是南宋小朝廷的文武百官们大部分已经无法忍耐了。

第0712章 临安条约

明军准备攻城的消息传来,群臣集体震动,他们不约而同的直接来到皇宫恳求赵昚停止无谓的挣扎,接受明军的要求,避免临安城重蹈当年开封之覆辙。

他们痛陈当年开封被攻破之后城内人等的悲惨遭遇,请求赵昚理智对待这件事情,不要和明军死战到底。

他们深深的记得当年开封城内发生的事情,记得除了皇室蒙难,他们这些大臣也没好到哪里去。

绝大部分大臣都被搜刮了全部的财产,还有一部分倒霉蛋因为和皇室的关系太近,从而和大量皇族一起北上辽东苦寒之地,受尽屈辱,死在当地,再也没有返回故土。

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如果明军真的攻城,而宋军真的受不住,他们就会重蹈覆辙,成为永远的笑柄。

因为明国已经取代了金国,拥有金国全部的国土,也掌握有辽东苦寒之地,想要把他们流放到传说中的五国城,一点也不难。

利益受损,他们不能忍耐。

他们不能也不敢把自己的命运和家族的命运寄托在一位刚刚登基的皇帝身上。

谁敢相信这位皇帝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所以不单单是当朝文武百官了,现有的皇亲国戚,赵构没有带走的后宫嫔妃,还有那些之前被明国送回来的北宋宗室们,全都哭着喊着跑到皇宫里请求赵昚保住临安,不要让临安遭到战火损伤。

他们哭着喊着,声音非常凄惨,声势非常浩大,把赵昚办事的宫殿堵得水泄不通。

内里是请求赵昚审时度势的宰辅们。

外边是哭喊着求他投降的统治集团。

史浩孤独的站在另一边一言不发。

赵昚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

包括曾经坚持抗击的主战派们,曾经上书给赵昚让他坚持抗击的主战派们也有大部分熄了火,不再言语。

事到临头,这些“硬骨头的主战派们”还是非常惜命的,不约而同的闭嘴,甚至有一些人还混在请求赵昚投降的官员群体中一起起哄,给赵昚施加巨大的政治压力。

这巨大的政治压力几乎摧垮了赵昚,让赵昚痛苦不堪。

当他知道文武百官皇亲国戚们都在恳求他不要继续抵抗下去的时候,深切地感受到何为【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的苦楚。

被金国和秦桧一党打断了脊梁骨的官员们终究没能重新挺直腰杆子,在明国大军的威慑之下,跪下了。

满朝文武百官,只剩下三个人依旧头铁上书表示要和临安城共存亡,甚至请求登上城墙抗击敌人,守护大宋的尊严。

这最后三份坚持抵抗的表奏在很多人看来可笑的很,毫无意义,但是在赵昚看来,这是他心中最后的安慰。

司农寺主簿韩元吉。

敕令所删定官陆游。

中书舍人虞允文。

这三个名字被赵昚记住了,这三个人让赵昚明白满朝文武虽然多位贪生怕死之辈,但终究还是有愿意挺直腰杆做人的官员存在的。

然而,仅仅只是三个人,并不能支持赵昚继续抵抗。

他甚至可以想到,这是群臣的最后通牒了。

作为一个刚刚登基的还没有稳固势力支持的皇帝,除了史浩之外他并没有其它的铁杆支持者,现阶段他的皇位其实是不稳的。

尤其在这个时候,赵构不在,没人为他撑腰,如果他一意孤行,真的到了危急时刻,极有可能引发宫廷政变,从而失去皇位。

疲惫到了极点的赵昚终于支撑不住了。

事实上这就是群臣的最后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