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443章

作者:御炎

“李仁孝虽然有僭越之举,但是对我和大明国还算是恭敬,些许错误不至于要到罢黜他国主之位的地步,况且夏国初为大明国之藩属国,这边确认藩属国,那边就要罢黜国主,未免太不好看。”

苏咏霖摇了摇头,开口道:“不管怎么说,他的罪过也不至于要到罢黜他的地步,姑且下旨斥责他,责令他改正,用大明洪武年号,不得僭越称朕,以观后效。”

苏咏霖说的也在理。

这边刚成为了人家的宗主国,然后就要罢黜人家的国主,说出去实在是不好听。

怎么着也要给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若屡教不改,再行严惩,这样比较妥当。

任得恭无话可说,知道这个时候继续强求苏咏霖严惩李仁孝是不合适的,苏咏霖也不会答应,只会增加他对任氏的不满,于是他只能悻悻作罢,不再谈论此事。

不过苏咏霖的话还没有说完。

“你们对于我非常坦诚,这一点我还是很高兴的,但是你们也要知道,你们的身份是夏国主之臣,君臣之别还是要有的,除非夏国主准备造反,否则不能随随便便就把罢黜国主这种话放在嘴边,这种事情你们明白吗?”

苏咏霖的这番话给了任得恭一番震慑。

他这才意识到他出发之前任得敬对他说的话还是对的。

苏咏霖作为上位君主,必然对这种下克上的事情怀着天然的反感与防备,他们要是想和苏咏霖商量这里面的事情,恐怕不会很容易。

但是任得恭也注意到了苏咏霖话语当中的前提条件——除非李仁孝真的准备造反。

任得恭稍微有了些思量,连连向苏咏霖告罪。

之后,倒是苏咏霖主动向他询问了一些关于西辽的事情。

“听闻当年耶律大石率军转移到西域地方重建辽国,辽国至今还在,不知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陛下也知道辽国的事情吗?”

“知道一些,但是不多,主要我部下有不少契丹人,他们都比较关心辽国的事情,我也就顺嘴问一问,毕竟夏国接壤西域,知道的事情一定比我多一些”

“原来如此。”

任得恭也没有想太多,说道:“当年耶律大石的确在西域故地立国,重建辽国,之后东征西讨,据说打下很大的疆域,也有很多的部众和军队,这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如今辽国是女帝当政。”

“女帝当政?”

苏咏霖有点好奇,问道:“哪个女人做皇帝?”

“是耶律大石的女儿,名为耶律普速完,辽国先帝,也就是耶律大石的儿子去世的时候,太子还年幼,辽国先帝于是下诏让女帝临朝称制,代管皇位,但是没想到女帝直接称帝了。”

“她想做武则天?”

苏咏霖笑了笑:“她能耐如何?辽国内部稳定吗?可有动乱发生?”

“没听说有什么动乱发生,想来不是个寻常女子,不过我们也得到消息,说当年耶律大石去世之后,是他的妻子临朝称制,后来把皇位还给了辽国先帝,所以辽人估计已经习惯了。”

任得恭如此回复。

苏咏霖点了点头,对辽国的现状有了一些了解。

女帝当政也没有发生内乱,说明辽国内部确实很稳定,耶律大石给这个国家打下的底子很丰厚,在当地算是强国,也难怪后来很多国家都用契丹的发音称呼中国。

此时不是图谋西辽的时候。

还是整顿内政,修炼内功,同时等待南宋和西夏内部发生问题,准备吞并这两个国家,一统华夏大地吧。

至于高丽。

蕞尔小国,一支偏师就能平定,何患之有?

随后,苏咏霖正式接见了任得恭等西夏使节团,公开宣布承认西夏为大明帝国的藩属国,公开册封李仁孝为夏国国王,承认李仁孝对西夏的统治。

与此同时,苏咏霖还下旨斥责李仁孝。

苏咏霖指责李仁孝没有尽到藩属国的义务,有僭越之举,要求西夏全面采用洪武年号,并且李仁孝不准称朕,只能称孤道寡。

他表示过一阵子会派人去见李仁孝,考察夏国是否按照苏咏霖的要求改正了僭越之举,若没有改正,必有严惩。

苏咏霖这边刚刚接见完了西夏使节团,南宋使节团就来了,脚前脚后,算是非常凑巧了。

苏咏霖得知这一回南宋的使节团正使为南宋尚书左仆射、首席宰相汤思退,得知南宋对他称帝的事情非常重视。

汤思退。

这个人可是很有意思,面对金国,他的态度就和他的名字一样,倒和他的表字【进之】背道而驰。

这个一味想着退却畏缩乃至于有通敌嫌疑的人,现在来到了中都。

老实说,苏咏霖离开南宋之后就再也没有和南宋的官方人物有过什么来往,对于他们目前对明帝国的态度也不是很了解。

作为唯一可以和明帝国成为对手的体量“大国”,苏咏霖对南宋目前的官方态度比较重视。

因为之后他打算推进内政建设,不打算执行向外扩张的战略,治理黄河将是重中之重。

他将抽调大量人力物力攻关黄河。

在这个档口,他不希望南宋改变主和的对外政策,所以他也希望通过汤思退了解到南宋的实际动向。

比如赵构是否有退位的想法,赵昚有没有近期登位的可能等等。

于是在正式接见南宋使节团之前,苏咏霖主动召见了汤思退。

第0615章 苏咏霖不懂艺术

和苏咏霖对汤思退的印象一样,汤思退长的中正平和,容貌端正,国字脸,一律长髯衬托的整个人不怒自威,一副标准的官相,将古代中国以貌取人的官场潜规则体现的淋漓尽致。

就算是苏咏霖,第一眼看到汤思退也不会产生什么恶感。

就算是现代,把汤思退放到中老年妇女群之中,广场舞一跳,腰一扭,骚话一讲,妥妥的师奶杀手,能气死其他的广场舞老头。

所以说人不可貌相啊。

苏咏霖如此恶意的揣测着汤思退的现代退休生活。

“汤相公,久闻大名,却未曾得见,实在可惜,今日一见,得偿所愿,实为幸事。”

苏咏霖笑颜相对,语气温和。

汤思退谨守礼仪,没有丝毫逾越。

“陛下过奖了,外臣只是一介庸人,承蒙我朝皇帝陛下不弃,殄居高位,时常感到有负所托,心有不安。”

这是标准的官场套话,对于苏咏霖的礼貌性称赞,他总不能真的这样说自己,双方互相客套一下,摆正双方的交谈地位,然后开始谈正事。

所以苏咏霖不以为意,笑了笑,赐他坐下,让他与自己近距离交谈。

坐下之后,汤思退稍稍喘了口气,这才意识到自己对面的这个年轻的有点过分的人真的是偌大明帝国的皇帝陛下。

虽然之前就有传闻说大明皇帝陛下苏咏霖非常年轻,但是真正见到他,才觉得这种说法是真的。

即使他刻意的蓄了胡须,让自己看上去没有那么年轻,但是一张翩翩贵公子的脸庞还是能让人看出他的实际年龄,甚至这样下去也会让人产生误判,哪怕他已经三四十岁,可还是会有人把他看做一个年轻人。

这真的是覆灭偌大金国的人物可以拥有的一张脸庞吗?

此时此刻,汤思退忽然感觉自己可以理解他为什么不做天子,只做人皇了。

他就是上天降下来对付金国的天上人吧?

否则根本没有道理啊。

这样一个人可以覆灭那么强大的金国,并且统领四十万强悍的光复军……现在该叫明军了,若是没有神助,怎么可能?

汤思退这样想着,便收起了全部的小心思,拿出全部的谨慎小心,准备应对苏咏霖的问话。

“南朝派遣汤相公来见我,可见南朝对我大明国之重视,这种心意我是感觉到了,不过我有些疑惑,不知汤相公能否为我解答?”

“陛下请说。”

“当初,我向南朝提出,可以将开封归还南朝,只是需要一些辛苦费用罢了,南朝为何拒绝了呢?开封是南朝故都,南朝真的一点也不想回归故都吗?”

苏咏霖认真地看着这位南宋首相。

汤思退的心思百转千回,他认真地琢磨了一下苏咏霖的意思,感觉苏咏霖这话很有深意。

看起来是在问大宋为什么不要开封,但实际上,这是变相在判断大宋到底是不是真心想要和明国和平相处啊。

汤思退看穿了苏咏霖询问的真正含义,很快想好了滴水不漏的回答。

“大宋自然想要回归故都,当时很多朝臣也赞成大宋回归,但是很快,朝臣发现了一些问题。”

“什么问题?”

“回归故都不是说回去就回去,迁都之事到底有多大的牵扯,陛下想必也清楚。”

苏咏霖点了点头。

“迁都,兹事体大,关乎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察也。”

“正是如此,所以我朝君臣思虑再三,觉得迁都回开封有很大的问题,不单单是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的问题,还有回归之后如何治理,回归之后如何面对残破的故都,要花多少钱修缮等等问题。”

汤思退苦笑道:“不瞒陛下说,我朝历来有富庶之名,但是这富庶是给外人看的,财政艰难才是给自己人看的,入不敷出,寅吃卯粮,很多地方都把税收征到绍兴四十年了。

一旦迁都,开封要修,黄河要修,河南之民要安抚,军队也要迁移,要增加,朝廷财政支出不够,又要征税,到时候闹得民不聊生,麻烦还是我朝自己的,陛下,您说呢?”

汤思退对着苏咏霖大吐苦水,苏咏霖寻摸一阵,也露出了苦笑。

“可惜啊,南朝不要开封,却把这个大麻烦丢给了我,我也要整修开封,也要治理黄河,我也要安抚百姓,也要驻军,怎么,这些问题你们要面对,我就不要面对的?”

“陛下三年平定中原,覆灭金国,军功赫赫,实乃天上人也,外臣实在想不通还有什么问题是可以难得到陛下的。”

汤思退一脸讨好的笑容。

好家伙,难怪能做到南宋首相,说话的艺术炉火纯青,高帽子一顶又一顶,苏咏霖三个脑袋都戴不下来。

“每个人都把我说的跟神一样,只有我自己知道创业难,守业更难啊。”

苏咏霖走下自己的座位,坐到了汤思退的身边,就跟唠家常一样向他吐苦水,把他吐的苦水三倍还给了汤思退,汤思退听得一愣一愣的。

要不怎么说苏咏霖能开创一个帝国做皇帝而他只能做首相呢?

吐槽的能力也是苏咏霖更强。

汤思退感觉自己面对着一度密不透风的高墙,完全搞不清楚这堵墙背后是什么。

但是他觉得他的意思应该已经传递给了苏咏霖,而苏咏霖的意思也传递给了他——

他们双方彼此都没有干扰对方和对方搞摩擦的想法。

双方都想老老实实过日子,不想搞摩擦,只要和平相处,就万事大吉。

几轮交锋之后,这个核心思想是传递到位了。

接着苏咏霖又和汤思退讨论了一些没什么营养的话题,比如赵构的爱好,赵构平常喜欢做什么之类的,逐渐把话题引到了赵构身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