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他低下头,看了看自己已经数十年没有抬头的下体,当年扬州城里的梦魇再次袭上心头。
当年金兵南下,因为恐惧,他在扬州城里颠鸾倒凤,试图用女人缓解内心的恐慌,结果金兵忽然出现在扬州城外的消息传来,他在床上直接吓惨了,也来不及求证,就从床上滚下来骑着马一路狂奔逃出了扬州城。
等他终于平静下来,他才发现下面那兄弟再也抬不起头了。
几十年了,他都没能从中挣脱出来。
药吃了无数,一点用都没有,最敢说话的一个医生告诉他,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光吃药是没用的。
气的赵构直接杀了他。
但是他的心病从此就没有好过,于是下体再也没有抬头,他的精神也再没有抬头。
他忽然感觉刚才那种进取的想法不是自己应该具备的。
他怎么会想要进取呢?
能求得一生安稳就够了,能安安稳稳的度过和平的生活就足够了,真的已经够了,其他的已经不需要了。
所以,北伐中原这种有很大失败可能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做呢?
万一被打败了,金人又要来捉他,又要搜山捡海捉赵构,他又要踏上不知去往何处的求生之路,甚至逃到海上去,在大海中颠沛流离,受尽苦楚和折磨。
可怕的金军,那些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的金军……不要,那种生活绝对不要!
要和平!
要安稳!
要享福!
赵构忍住剧烈心跳的感觉,强作镇定。
“山东之事虽然确定了,但是未来走向如何,还有待观察,汤相公说得有道理,我也认为不能贸然进取,贸然发动北伐,不说准备是否充分,一旦金主大军南下,又该如何应对呢?
绍兴和议十几年了,双方都恪守和议,金人不南下,我们不北上,休兵养民,好不容易让百姓得到休息,现在又要重启战端,这实在不是我愿意看到的事情,也不是百姓愿意看到的。”
赵构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明里暗里对陈康伯的激进主张进行抨击。
汤思退重重的松了口气。
而陈康伯即将沸腾的热血顿时失去了加热的火焰,渐渐冷却下来了。
他很失望。
“陛下,此次山东之乱,真的是大好时机,过往不曾有过的,我朝北上恢复中原,这可能是这些年来最好的,也是未来不会再有的好机会了,陛下,还请陛下三思啊!”
赵构开始有点不耐烦了。
他觉得陈康伯没有为他考虑。
宋军贸然北上,打赢了还好,打输了,金主完颜亮是会直接追究他这个皇帝的责任的,完颜亮会指责他破坏绍兴和议,并且兴兵南下的!
陈康伯完全不顾及他这个皇帝的想法和将会承担的后果,以自己的喜好要求君上做这样危险的事情,并且不考虑后果,这是何等自私?
于是赵构很生气的冷哼一声。
“大军若胜了,一切都好说,但是若败了呢?金主就有借口可以兴兵南下!到时候战火四起生灵涂炭,这个责任是你陈长卿能够承担得起的吗?你承担不起的部分,难道不是我来承担吗?”
被赵构这样训斥,陈康伯的心顿时拔凉拔凉的。
第0192章 于是赵构很愉快的继续享福去了
北伐肯定是有风险的,谁发动,当然谁需要承担责任。
大宋兵权掌握在皇帝手里,要发动,肯定是皇帝赵构才能发动,也因此要承担主要责任。
可是赵构不愿承担责任。
那么意思就很明确了。
维持现状吧,其他的不要想了。
那么好的机会,那么大的可能,就这样放弃了?
中原豪杰起兵翻盘,正是翘首以盼南国王师来援助的时候,而南国王师居然视若无睹,放任金军剿杀豪杰……
陈康伯无论如何都不能劝说自己用平常心看待这件事情。
“陛下,北方豪杰起事,我朝若熟视无睹按兵不动,会失去人心的,北方豪杰起兵,翘首以盼王师北伐,他们正在期盼着啊!
如果大宋坐观成败,什么也不做,中原人心会彻底失去,北方豪杰会认为大宋根本不想恢复中原,那么我朝将再也没有恢复中原的机会了!”
陈康伯泪流满面,声音哽咽。
人心?
再也不能恢复中原?
赵构愣了一下,心中略有些波动。
他出生在北方,当然也是个北人。
可是汤思退却没有这种感觉。
他只觉得陈康伯的言论非常可笑。
“豪杰?他们若真是豪杰,就该凭借自己的力量把金人驱逐,而不是盼望王师!他们既然决定起事,就要做好必死的决心和准备。
如果连这种决心和准备都没有,一味等着王师去帮助他们,那么这种豪杰就绝非豪杰!更没有支援的必要,更需要的担心的是他们会不会拖累大宋!”
汤思退一句话又把赵构心里的那点点波动给说没了。
赵构顿时觉得汤思退说的也有道理。
要真是豪杰,根本不需要盼着他们去帮忙。
要不是豪杰,他们去帮忙了也没有用,白白损耗兵马粮草而已。
所以综合一下……
没必要去帮忙。
对,就是这样。
到这里为止,赵构的想法已经基本上确定了。
陈康伯却据理力争,不愿意放弃,痛斥汤思退无耻。
“恢复中原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金国军力强,所以更需要大宋军民一起努力,才能恢复中原,而你这样的说法,把起事豪杰当做胆怯之人,是以己度人!
汤思退,你自己胆怯,你自己怕了金国,就不要认为天下人都怕了金国!天下豪杰何其多,怎能容你如此污蔑?厚颜无耻!”
汤思退大怒,大力斥责陈康伯,两人吵得几乎要动手,最后还是赵构出言制止了两人的争执。
但是赵构的决定已经不容置疑了。
尽管陈康伯泪流满面的向赵构力争,赵构却不为所动。
知枢密院事陈诚之望着陈康伯泪流满面哽咽的模样,实在是有些不忍心。
于是他上前一步,向赵构进言。
“陛下,臣以为,固然派兵北上是危机重重的,但是或许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比如派人北上授予起事首领我朝官职,秘密招安,不让金人知道,如此,就算起事被平定,我朝也可以坐观成败,毫无破绽。”
汤思退又不满意了。
“这不能说万无一失吧?授官总要给官服、印绶,若他们被金人平定之后,这些东西被发现了,金人拿这些东西来责问我朝,我朝又该如何应对?”
陈诚之对汤思退一味怕事的行为非常不满,且素来鄙视汤思退在秦桧主政期间的奴颜婢膝,于是提出了反驳。
“你怎么知道就一定会被发现?况且办事情怕这怕那,就像是喝自己家里的水的时候还要担心水会不会有毒,汤相公难道不怕被渴死吗?”
见陈诚之忤逆自己,汤思退大怒。
“你怎敢这样对我说话?”
陈诚之冷笑。
“我是陛下的臣子,只认公理,难道汤相公想学秦桧,连说真话的机会都不给我吗?”
陈诚之在战争方面持主和立场,并不支持战争,但是他对秦桧一手遮天的行为很不满意,秦桧当政期间多次忤逆秦桧,遭到排挤和打压,秦桧死了以后才得到升迁。
所以对于这种事情,他相当敏感,也根本不畏惧。
而且他知道,赵构是坚决不会允许再有一个秦桧出现的。
果不其然,提到秦桧,触动了赵构心里最敏感的那个部分,他顿时皱了眉头。
“汤相公还是不要多说了,有人持不同的意见,这是好事,朝廷要是变成了一言堂,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听到赵构冷冰冰的警告,汤思退心里一惊,连忙向赵构告罪,后退三步,不敢再说话了。
赵构这才顺了口气,看向了陈诚之。
“自明,你的意思是,我朝可以派人联络山东起事之人,授之以官,确定一个名分?”
“正是,陛下,君臣大义名分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名分,他胜了,中原自然可以恢复,败了,只要我朝不实际出兵,金人也拿捏不到我朝的把柄,就不算破坏和议。”
陈诚之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个建议让赵构微微颔首,认为是有可行性的。
刚才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沈该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陛下,为了彻底断绝后患,臣以为授官可以,但是官服印绶之类代表我朝的东西可以稍微做点手脚,在他们并不清楚的地方略作改动,这样就算这些东西落在金人手里,将来对峙,也有回旋的余地。”
沈该的想法正中了赵构心里最担心的部分。
这样一来,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赵构终于可以高枕无忧的坐山观虎斗了。
“甚好,那就这样办吧,自明,兹事体大,你派遣可靠人手直接去办理,注意不要泄露消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就由你直接负责。”
“臣遵旨。”
陈诚之接下了赵构的命令。
于是赵构很愉快的继续享福去了。
陈康伯很明显还想说些什么,到底也没有说出口,只是万般无奈的离开了宫殿。
离开宫殿的路上,陈诚之追上了陈康伯的步伐。
“相公方才所说的话实在是太过于激进,让官家感到不快,我以为相公之后还是谨言慎行,不要在官家面前再说什么出兵北伐的事情了。”
陈诚之的好心之言,陈康伯并非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