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1052章

作者:御炎

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这一政策的欢迎,高氏家族也宣布派遣两个万人部队跟随明军一起去荡平反动联军势力,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这场内乱,并且协助大明控制大理局势。

然后大明想要对大理国做什么,那就是大明自己的事情了,大理国听凭处置。

不过在此之前,大理国显然对明国的一些内部事务很感兴趣,高氏家族现任掌舵人、相国、中国公高寿昌小心翼翼向徐通打听消息。

徐通对这件事情没有做任何隐瞒,把具体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高寿昌。

无非是大明根据局势决定了将废除帝制和皇帝,采取民主共和制,大明民主共和国已经建立,但是高氏家族不用担心,因为苏咏霖还是大明当之无愧的领袖。

“根据最新的改革,原先的大明皇帝现在的正式职位是民众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这个职位就是大明的元首,大明虽然没有皇帝了,可是原先的大明皇帝依然是大明的第一领袖。

之前许诺给你们高氏的事情,大明民主共和国不会食言,当时说了什么现在还是什么,只要你们协助大明把大理国变成大明的大理行省,那么高氏的利益将得到一定程度的保全。”

高寿昌听了之后,感觉自己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

“大明皇帝虽然退位了,但是地位还是皇帝,是这个意思吧?”

徐通摇了摇头。

“是,也不是,因为大明皇帝退位了,地位和影响力依然是皇帝级别的,不过他高风亮节,从此不再做独夫,而是主动把权力分割,听取更多人的意见,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高寿昌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没搞明白这其中的道道,但是大概搞清楚了明国目前依然十分稳定,并没有出现任何动乱的趋势,否则大明军队不可能那么快那么干脆的抵达大理。

苏咏霖这是在干什么呢?

脱裤子放屁?

他想不通。

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他确信,大明对高氏家族的承诺没有改变,高氏家族还是高氏家族,不管大明是帝国还是民主共和国,只要确定了这个信息,其他的都不重要。

之后,徐通在高寿昌的带领下到大理城宫殿内见了现任国王段智兴,段智兴刚刚登位没多久就出了这档子事儿,显然非常的担忧,生怕自己会成为什么筹码,丢了性命。

不过大明并没有取走段氏家族的性命的想法,因为段氏家族论经济实力,其实也没有那么强,论政治实力,被高氏压得死死的,实在不是什么很强大的威胁。

所以之前苏咏霖的决定还是很轻松的。

你段家不是很喜欢出家为僧做和尚吗?

那不简单?

战后,段氏家族男子出家为僧,女子出家为尼,大明境内有不少名山大川古刹,有不少有名的佛寺,绝对可以满足你们的精神需求。

对了,汉传佛教讲究一个出家就要吃斋念佛,还不能轻易还俗,不能成婚,所以以后你们要清心寡欲,好好吃斋念佛,精进佛法,争取成为一代名僧哦。

去处也为你们选好了。

开封的大相国寺,当前全大明最有名气的佛寺,是不是很美好?

说起来,经过唐中后期和五代时期连续两次大规模的朝廷打击行动,入宋之后,佛教的发展就再也没有恢复到隋唐时期的巅峰状态,变得后继乏力,难以振兴。

尽管北宋时期皇家对佛教多采取保护策略,但是依然不能扭转这个势头,倒是让僧人对精研佛法的兴趣还赶不上经商的兴趣。

宋代,僧人开始大规模经商,加上原本有的寺庙的土地产业,寺庙的生活还是过得很不错的。

到了大明建国以后,苏咏霖认为寺庙就该有寺庙的样子,僧人就该有僧人的样子,他们应该像那些古时候终生研究佛法、为佛法振兴而献出一切的前辈一样,努力研习佛法。

而不是经商。

第1610章 徐通有政治眼光

在明国建立之后,苏咏霖一纸令下,令僧人不得经商,寺院田产也予以丈量、审核,只保留足够寺院僧人生活的额度,其他的全部划归周边集体农庄所有。

且寺院田产也要缴纳同等额度的赋税,这样才能得到朝廷的承认和保护。

对于全体僧人,朝廷在民政部下设宣政司用以管理,发放新式度牒用以规范身份,每一个僧人都要在宣政司内留下备案。

不仅如此,朝廷出于对佛法研究的关怀,还下令设置三年一度的佛法考试,考试不通过的僧人一律要求还俗,不准再以僧人的身份自居。

连佛法考试都通过不了,算什么僧人?

于是到现在为止,曾经一度平平无奇的大相国寺再度焕发出了精深佛法的光辉,大小和尚们天天吃斋念佛,精研佛法,精气十足。

大相国寺作为开封府一大观景名胜之地,吸引了无数商旅过客的兴趣,使他们纷纷前来游历,倒是让大相国寺周边形成了十分繁荣的商业一条街,惠及百姓。

如此美好的事情,当然要锦上添花,让大相国寺再添高僧,让方丈和师太们的佛法更加精深,加快促进不同地区的佛法交流,促进中原佛法的进一步发展。

段氏家族的处置就那么轻松的被确定了,段智兴对此也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

说来这家伙也是倒霉,作为被高氏权臣扶持登上王位的吉祥物,还没怎么做事情,就被告知自己成为了叛军的精神旗帜和起兵理由。

叛军们打着自己的旗帜,用着自己的名义,号称要灭掉明国走狗高氏权臣,驱逐明国的势力,把政权还给自己。

这就把明国给得罪死了,还让大理的宗主国明国有了出兵的借口。

说真的,高寿昌把这件事情汇报给段智兴的时候,段智兴差点被吓的当场去世,还好高寿昌知道段智兴没那个里应外合的能耐,大概率是叛军为了大义名分自己搞事情。

但是不管怎么说,眼看着自己成为了他人手中刀,段智兴也很不爽,明军把反动联军摁在地上摩擦的时候,段智兴还是高兴的。

虽然对于今后就要青灯古佛常伴一生,他略有些惆怅,但是考虑到今后可以无忧无虑的度过一生,倒也并不觉得难受就是了。

反正出家为僧也是段氏家族的传统技能,发扬光大传统技能罢了,不丢人。

就是不知道在明国做僧人的话,想吃肉的时候能不能正常吃到,要是不能正常吃肉,只能吃素,那他可是会非常难受的。

段氏家族的事情解决掉了,徐通又在大理城巡查了一遍,听高寿昌向他汇报军事方面的事情,多方了解大理国的内外关系,了解一下大理国南部和西部的外部势力的威胁。

因为下一步大明的戍边需求自然就是针对这些国家的。

根据高寿昌的汇报,徐通得知大理主要的外部威胁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大理西部的蒲甘国,一个就是位于大理南边的真腊国。

这两个国家都有名义上的统一政权,也有盘踞在地方上的实力派,作为地头蛇,他们的实力不可小觑,还是有点东西的。

对于真腊国,徐通并不担心,因为他很清楚,明军两个兵团驻守岭南的原因就有那么一部分是为了这个真腊国,他们前期筹备已经很久,根本不需要徐通统领的第八兵团为此担心。

至于蒲甘国,那才是今后徐通需要面对的主要军事威胁的来源。

和真腊国不一样,大明与蒲甘国没有正式的官方往来,或者说和两宋也没什么正式的官方往来,只有一些民间的商业往来,一起做生意赚钱而已。

对大明来说,它属于一个未建交的陌生国家。

这个国家到底是秉持着和平外交的政策,还是不长眼,喜欢打仗,徐通都不知道,倒是根据大理国的说法,蒲甘国去年才因为老国王的去世而换了新国王登基,当前状态下不太可能对大明持敌视态度。

除非大明决定讨伐他们。

大明又不是什么战争狂,讨伐他们干什么?

徐通是清楚大明国没有进一步向南征伐的想法的。

把持住大理国,建立起大理行省,把这条商路掌控在手里,进一步打开川蜀手工业产品向南销售的途径,这就是大明国目前的全部想法。

至于蒲甘国之后会发生什么,中央有什么想法,徐通不清楚。

他觉得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大明对外征伐还是非主流,内部的改革才是真正的主流。

战争完全可以告一段落,能够把内部问题理顺了才是最重要的。

返回四川的时候,赵玉成和他说过,苏咏霖对目前朝廷高层的一些人的态度是很不满意的,觉得他们已经开始背离了大家最初的理想,有了封建大家长的意思。

苏咏霖想要做的是纠正这股不正之风,对这些人进行一定的打击,并且完成他所说的训政,进入到宪政状态。

徐通对这方面了解的比较少,还没来得及学习,他打算大理的军务告一段落之后,就好好学一下苏咏霖这边的宪政理念,看看这里头到底有什么值得苏咏霖如此大动干戈的存在。

因为明军武德的过于充沛,大理所发生的叛乱一个月不到就被解决掉了,徐通统领四万军队轻而易举的解决掉了大理的反动联军,名正言顺的把他们连根拔起,整体平灭。

随后,他上报中央,把治理大理的后续任务交给中央,并且询问中央对于蒲甘国的看法,并且提交了自己最新的驻防报告。

他认为,对于蒲甘国应该主要采取外交手段,先去打探一下蒲甘国对于大明的看法,如果对方愿意做藩属国,那最好不过,消弭兵灾,也能省下一些经费来建设大理。

徐通虽然是战将,但是他颇具政治眼光,认识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也是政治的最终表达方式,虽然有矛盾,但是只要政治上有解决的方法,战争作为最终解决手段就不该轻易使用。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民众的生活不可能不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国内正常的建设。

这在过去十多年间也不断的出现,只是当时的人们都习惯战争年代,也愿意靠战争来维护和平,并不觉得被全面动员成为民夫然后为军队运输量后勤给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徐通还是很有眼光的。

在前几年写给中央的军情咨文当中他就提出,现在超过二十岁的人都还记得当年的苦楚,所以普遍能吃苦,也愿意为了更好的生活吃点苦头,忍耐力强。

但是二十岁以下的人就不一样了,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对于苦难的承受能力普遍更低,喜欢和平与安稳,不喜欢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对于自己的生活品质会更加关心。

所以大明对于发动对外战争这种事情应该更加慎重,以免让民众感到反感。

第1611章 占城革命开始了

苏咏霖对徐通的这一建议是非常看重的。

他一直都认为徐通是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军队高级将领之中为数不多的真正有政治才能和长远眼光的人,他是个难得的天才。

他比军中其他将军乃至于更加专业于政治工作的书记官和指导员们都更早的观察到了这一现象。

即新生代群众普遍更加不耐受战争时期的苦楚的这件事情。

人都是追求美好的,过过了美好的生活,就理所当然的把美好生活当作基础,从而由此而上,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代一代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总是更加愿意追求更好的生活,对幸福的定义不断升级,且拒绝回到初始版本,视之为彻底的倒退和政府的极大失败,对此有极强的反感。

这是人之常情。

苏咏霖正是观察到了这一点之后,才意识到明国不能长久维持在有为状态甚至是超级加倍的有为状态,一定要建设常态化的无为社会,将有为状态打造为战时状态,轻易不启用。

战时状态对和平时代的民众生活状态的破坏一定是极为巨大且不易修复的。

视战争状态和维持时间的长久,以及国家纵深大小,更有可能永久性的不能修复,甚至回到生活物资配给制度。

那就太可怕了。

对于民心的摧毁会非常严重,会极大的影响到政权的执政根基,甚至可能造成内部动乱,世界上在战争时期后院起火的案例数不胜数,究其根本,无外乎战争对生活的影响太大了,日子人们承受不了。

所以有为状态轻易不能启用,就算启用也要是局部有限度的有为状态,能维持在无为状态,就要尽力维持。

换言之就是谨慎的使用武力,不到和平最后绝望,就不要轻易使用武力。

需知,时代越发展,科技越进步,民众的知识水平越高,就越不会轻易受到政府的主导,政府上层人物想要干些什么,就越来越需要支付高昂的行动成本。

他们实际上都明白,就算口头上再怎么支持战争的人,等战争状态降临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大概率也是会变成反战者的。

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宁为盛世犬,不做离乱人】。

现在,明国靠着革命带来的优越分配制度能够在相当程度上遏制民众对有为状态的反感,甚至通过宣传能够让民众理解并且支持有为状态,但这绝不能长久。

若是认为这种状态可以长久的话,等下一代和平年代出生的人们成为社会主流的时候,就要出事了。

接到徐通的报告之后,苏咏霖非常高兴,称赞了徐通的政治眼光,表扬了他的为国为民之心,表示他按兵不动,全力解决大理国目前内部的军事叛乱即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