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喊我去盗墓 第522章

作者:我知鱼之乐

老者闻言回过身来,又冲吴良施了一礼,极为诚恳的问道。

“我的计划有很多,不过最重要的是必须因地制宜,如此方可产生奇效。”

吴良笑了笑,说道,“而我的计划若想顺利实施,亦是少不了白家的协助,因此在这之前我仍需向太公确认一些事情。”

“这是自然,吴将军请讲。”

老者连忙说道。

“请问太公,此处距离元城不远,不知白家与元城守军的将领是否说得上话?”

吴良正色问道。

“这……”

老者一愣,然后才道,“启儒平日外出行医倒也去过元城,他曾医治好了元城守军领头的翟固翟校尉母亲的风寒,因此与那翟校尉应是能说得上两句话,不过也仅仅只是能说的上话罢了,还远远算不上有什么交情,因此想要元城守军出面解决此事是断然不行的,我们虽可向元城守军报信前来剿灭这伙贼人,但此乃驱虎吞狼之计,这伙贼人若是被擒,亦是会令先王墓暴露,到时只怕是狼没了,却又引来了更凶猛的虎,实在非白家所愿。”

“能说的上话就行。”

吴良却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接着问道,“如今那伙贼人已经来了几天,白家定是日夜派人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想必已经摸清他们的暗哨与行动规律了吧?”

“这是自然,若论地形地势自然是我们更加熟悉,借着夜色掩护,我们甚至能够摸到距离那伙贼人的营帐不足20丈的地方进行监视,如此连续查探了几日也不曾被他们察觉,至于他们的暗哨……自打上次菁菁不慎着了吴将军的道,我们已对此事十分重视,因此他们的暗哨早已全部在我们的掌握之中,绝无遗漏。”

老者点头说道。

说的白菁菁俏脸又微微泛红起来,不自觉的想起了第一次见到吴良时的情景,还有开口的第一句“我不是什么好人”,以及那个“采蘑菇”的下流故事。

现在白菁菁已经成长了许多,不但懂得而且极其擅长“采蘑菇”,自是不胜唏嘘。

“非常好。”

吴良点了点头,“今晚找个合适的时间,你叫人带我上山去瞧上一瞧,再确定下一步计划不迟,不过在这之前,我需要太公提前准备出一些东西以备不时之需。”

“再过一会启儒应该就回来了,届时她便可妥善安排此事,还有什么需求吴将军但说无妨,白家砸锅卖铁也定会满足。”

老者再次拱手说道。

“请太公去购置上几十斤肉来,只要肥肉不要瘦肉,放入一口大锅内不停的煮,直到将这些肥肉煮化了融入汤内为止。”

吴良沉吟了一下,说道,“另外再请太公花大钱买来十几斤精细的麦粉,这些麦粉暂时留着,待肉汤煮好了再用。”

小麦其实是自中西亚地区传来天朝的外来物种,不过来的非常早,大约六七千年前便已经在天朝出现。

不过因为种植技术的原因,小麦的产量一直很低,只被天朝西部的羌人接受。

因此在战国以前,素来有“羌人有麦无谷”的说法。

等到了战国末年,部分地区的人们发现了冬小麦的种植方法,如此可以将冬季闲置的农田利用起来,于是这些适宜的地区便开始推广种植冬小麦。

再后来“石磨”的出现,亦是拓宽了小麦的食用方法,小麦在中原逐渐变得多了起来。

据文献记载,面食制法的发扬光大便是起源于汉室宫廷,甚至汉室宫廷内还设置了专门的“汤官”,也就是后世常说的面点师傅,并且面试制法也在那时起被分做了三大类:汤饼、蒸饼、胡饼。

汤饼,顾名思义就是水煮的面食,面条、面片都算是“汤饼”。

蒸饼,则就是蒸熟的面食,武大郎卖的炊饼,后世称做包子古代称作馒头的面食都算是“蒸饼”。

而所谓胡饼,便是烤制的烧饼,饼干亦可以归入此列。

因此这个时候早就已经有了面粉。

只不过受限于产量的问题,再加上连年战乱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价格自然也是十分感人,也就只有混得不错的士族还享用得起了。

而像吴良从曹老板那里领取的俸禄,还有瓬人军出征时携带的干粮,则全都是一些粗粮,几乎见不到小麦,更不要说面粉。

当然。

若非要吃面粉,以吴良现在的身价自然是吃得起的。

不过作为一名穿越者,吴良生活过的后世反倒更提倡食用粗粮,他当然也不会在此事上矫情,现在的粗粮可都是好东西,妥妥的纯天然无污染,后世的人想吃都吃不上呢。

“好说,小民这便教人前往元城置办这些物资,绝不敢耽误了吴将军的事。”

听了吴良的要求,老者眼睛眨都不眨便应了下来。

可见白家传承了这些年,其实是存了不少物资的,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这么朴素,毕竟这年头,不管是肉还是面粉,都不是一般家庭消费得起的,像白家这种村子里的小家族,能够保证家里每口人都吃饱饭便已经十分小康了。

“嗯……”

吴良微微颔首。

说话之间。

客堂外忽然传来一个略显疲惫的男声:“叔父,我回来了,听族人说菁菁忽然回来了,可是真的?”

伴随着这个声音,客堂的门被推了开,一个浑身灰尘的中年男子迈着大步走了进来。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白菁菁的父亲白启儒。

启儒只是他的字,他其实是姓白名笙,亦是一个相当有儒气的名字。

只不过他现在的形象却与“儒雅”二字一点都不搭边,如果不是曾经见过,吴良还道他是哪里跑来逃难的难民。

不过吴良其实也没资格笑话白笙。

他自己与瓬人军也都是伪装成了流民的样子,任何人现在见了他都没办法,都没办法将他与中郎将混为一谈。

“启儒,你回来的正好。”

老者笑呵呵的迎了上去,“非但菁菁回来了,吴将军得知先王墓恐有闪失,亦是与菁菁一道赶来助白家一臂之力,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吴将军?”

白启儒颇为意外的看向了立于堂内的吴良,他应是已经知道吴良也来了,族人应该知会过了,只是没想到吴良摇身一变已经成了吴将军,如此愣了一下,他便拱起手来有些防备的道,“吴将军不远万里赶来相助,白某自是感激不尽,不过上次白某做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教吴将军进过了先王墓,这次吴将军再来,白某可没什么能够感谢吴将军的了。”

这是担心吴良帮了忙之后,又要依次为借口再进一次广川王墓,所以提前把话说清楚呢……

毕竟在他看来,白家与吴良非亲非故。

有道是无利不起早。

若是没什么目的,吴良断然没有理由来趟这浑水。

只不过他还在第一层。

吴良与他那叔父已经在第五层了,甚至都已经把事情谈妥了,根本用不着他来操心。

“白先生不必多虑,我这次前来相助并无其它目的,只因菁菁做了随珠人之后,为我做了许多针线活,她的口技亦是为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我心中感激不尽,因此为她与白家做些事情亦是责无旁贷。”

吴良骚骚一笑,却又一本正经的说道。

瓬人军众人一愣。

白姑娘的口技确实了得,不但能训出飞奴,偶尔还能为骗些鸟儿下来解解馋,并且她那异于常人的听力亦是无人能够取代,入墓的时候的确帮助巨大。

但这针线活儿……

众人却是有些不解,家中的针线活不都是那些美人们在做么,他们还从未见过白菁菁缝补过什么东西。

“菁菁还会针线活?”

白启儒也是奇怪的看向了白菁菁,他这个女儿自小性子便野,爬树上山比小子还灵活,唯独女红怎么都不肯学。

“……”

唯有白菁菁听懂了吴良的意思,俏脸瞬间红到了耳根,想要掐吴良一把教他莫要乱说话,却又不敢在父亲面前造次。

“不必在意这些细节。”

吴良不动声色的跳过了这一话题,接着说道,“白先生,方才我已经将需求与太公说了一遍,如今就不再赘述了,稍后等天黑了,还要劳烦白先生带我上山查探一番,尽快制定出克敌之计。”

“看来吴将军是有备而来,这个真是天降神兵啊!”

白启儒闻言自是大喜,连连说道,“有吴将军助我白家,白某自当全力配合。”

“啊哈——最近几日星夜兼程,倒的确有些累了,还要劳烦白先生给安排个睡觉的地方,再给我这些兄弟准备些果腹的东西。”

吴良伸了个懒腰,又一点都不拿自己当外人的道。

这是给白启儒与白菁菁留出一些叙旧的时间。

另外。

吴良就算用脚也能想到,白启儒肯定很快也要问出白太公此前问过的问题:“不知吴将军带了多少人马呀?”

吴良懒得再解释一遍,也不想再看白启儒从激动顺便变为失望的表情。

他方才教白太公准备那些东西便是已经有了计策。

如今唯一需要顾忌的便是郝萌带来的那个不知究竟有何功用的法器,不过想来问题应该也不大,因为吴良的计策与法术没有半毛钱关系,自然也不是法器便能够破得了的。

第四百九十章 太岁

“只是不知他要这肥肉与麦粉究竟何用?”

自叔父口中听过吴良的需求,白启儒已是蹙起了眉头,大惑不解的问道。

如今吴良等人已经被去安排饮食与补觉,客堂里面就只剩下了白启儒老者与白菁菁三人商议此事。

老者唤作白棋,字立长。

吴良作为晚辈不能直呼其名,就算称呼字表也颇为不敬,自然没有问过,直接跟着白菁菁称其为“太公”便十分合适了。

“这你得问菁菁。”

老者则看向了白菁菁。

其实他心中意识十分疑惑,只是方才没好意思对吴良发问,如今吴良已经出去了,自然也只能向对吴良最为了解的白菁菁询问。

“我也不知。”

白菁菁摇了摇头,却又极为自信的说道,“太公,父亲,我虽不知吴有才究竟是何用意,但他素来足智多谋,而且使得尽是些常人看不透想不到的诡计,我跟随他已有接近一年的功夫,这期间与他屡次深入险境,他总是能够化险为夷,还从未出过差错,因此你们也不要多想,只需按他的意思去办便是,他定然不会令你们失望。”

“但愿如此吧……”

白启儒见问不出多余的话来,此刻也是没有其他的法子,终是点了点头,接着又道,“我还有一事不解,此人早就知道你是以随珠人的身份跟随于他,自然也清楚我们取回随侯珠的决心,如今我们若是被他人所灭,那么随侯珠他便再也不必归还,此事分明是遂了他的心意,他又为何特地跑来相助于我们,此举会不会藏了其他的目的?”

“……”

听到这里,老者与白菁菁顿时眼观鼻鼻观心,相视了一眼之后很有默契的并未接话。

“可是他又能有什么目的呢?”

白启儒仍在有些疑惑又有些忧虑的喃喃自语,“除了先王墓里的珍宝,咱们白家肯定是没有他感兴趣的东西,可先王墓他早已经进过,还取走了最珍贵的随侯珠,似乎也已经没有再进的必要……无利不起早,他究竟会有什么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