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是重生者 第162章

作者:熊二先生

一步步的捋下来之后,荀彧发现,以曹操的性格和能力,还真的有可能这么做。

那么问题来了,这所谓的三国演义,到底是什么?

看完第一回的时候,荀彧认为这是有人故弄玄虚,就是为了通过谶语来预言大汉朝必将灭亡,妥妥的反贼行为。

看完第二回的时候,荀彧觉得,幕后黑手对大汉朝高层政治运转是懂的,要么是两千石高官,要么是世家嫡子,否则,不可能懂这么多。

可今天,看完了第三回的上半部分,荀彧的心理忽然就出现了一个新的推测:这会不会真的是某一种未来?

“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卓出入宫庭,略无忌惮。”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荀彧已经冷静下来了,但内心中却充满了怒火。

一个区区董卓,能有多少兵马?就算如今他屯兵河东,又能养得起多少兵马?

核心部众不可能超过两万,即使加上号召的羌人炮灰,也不可能超过五万。

更重要的是,他能带多少兵马前往洛阳而不被大家提前发现?数千人顶天了。

区区数千骑兵,就能横行洛阳?

开什么玩笑?

大汉朝的中央军都不止数千人!

洛阳城光是守门的城门司马都有十二个,哪怕一个城门司马只有三百兵马,这也有三千六百兵马。

至于西园军,更是有八个校尉之多,哪怕一个校尉只有一千兵马,西园八校尉加在一起,也有八千以上啊。

更何况还有何进麾下的中央军,洛阳城内的职业士兵,数目此刻至少在两万以上,这么多职业中央军,能被区区数千西凉骑兵震慑的不敢动弹?

荀彧不知道其他人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反正他想的是内外勾结。

第一反应就是,董卓和关东士人勾搭上了。

接着,脑海里就浮现了董卓的资料。然后荀彧就知道了真相,董卓是袁家的人,董卓这是和袁家勾结上了。

准确的说,是袁基为了打压袁术袁绍,可以抬高董卓的位置,让董卓和袁绍袁术两兄弟打擂台?

至于袁基为什么这么做?

很简单,袁家已经足够鼎盛了,四世三公的显赫,已经达到了极致,在发展下去,那就是自我毁灭。

如果不造反的话,袁家到现在的地步,只需要一直守家就行了,像袁术袁绍这样的激进派,是袁家最最厌恶的。

所以,趁此机会,打压一下二人,然后让袁术和袁绍再开一支,成为某个支脉的家主。

一方面保持了主脉的稳定,一方面对袁术、袁绍攻打皇宫的行为,表示切割,简直完美。

(在大汉朝不灭亡的前提下,袁术袁绍直接攻打皇宫的行为,无论未来谁当皇帝,都会清算他们。)

果然,接下来的发展,和荀彧预料的一模一样。

“后军校尉鲍信,来见袁绍,言董卓必有异心,可速除之。绍曰:“朝廷新定,未可轻动。”鲍信见王允,亦言其事。允曰:“且容商议。”信自引本部军兵,投泰山去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荀彧就忍不住叹息一声,他已经预料到接下来的剧情走向了。

董卓,财狼也,边境武人,一旦身居高位,必将会有大量的寒门武人向他靠拢,到那时,他就只能前进,他也必须前进。

但董卓自己肯定不是袁家的对手,所以八成是和杨氏等关西士人勾结,然后就是关东士人关西士人的剧烈冲突。

那时,没有天子居中调节,没有大将军居中调节,洛阳城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奇葩事儿,荀彧都不惊讶。

果然,接下来的剧情,也印证了他的猜测。

“董卓?”

“董太师?”

“废立天子?”

洛阳城外,某处凉亭之中,李儒此刻脑瓜子嗡嗡的。

我李儒,堂堂太学博士,炼神有成的大儒,什么时候成了董卓的谋士?我和他认识吗?

哦,认识的,还喝过酒,因为大家都是边境人出身,而董卓走的是武人的路子,而李儒走的是读书人大儒的路子。

大家都是被关东士人排挤的对象,所以之前还喝过酒,但也只是喝过酒而已,什么时候成董卓谋士了?

随即,李儒就转过身来,神色冰冷的看着楚轩:“是你,幕后黑手就是你,你为什么要陷害我?”

听到这里,楚轩微微摇头:“文忧这话从何说起,我什么时候陷害你了?”

“你炼神有成,论修为乃是天下有数的大儒,纵然是卢尚书(卢植)比你也强不了多少,可论官职却只是区区一个太学博士。”

“再看看袁家子,那袁公路不过是一个浪荡子,如今却已经是虎贲中郎将,袁绍更是天下党人领袖。”

“文忧,甘心吗?”

听到这里,李儒盯着楚轩,一动不动的盯着他足足看了一刻钟,可惜却什么也没看出来。

在这一刻钟内,楚轩一直是睁大眼睛看着李儒,与之四目相对,目光澄澈无比,呼吸也没有丝毫混乱。

一刻钟后,李儒觉得自己可能什么都看不出来了,所以就不再愤怒,而是瞬间恢复了冷静:“甘心又如何?不甘心又如何?”

“如果文忧不甘心,可以前往河东。”

三国演义第一回出来的时候,灵帝没有处理刘备,不代表三国演义第三回出来的时候,灵帝不处理董卓。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更别提演义之中,董卓的行为,比刘备的行为恶劣不知多少倍了。

反正,如果不出意外,朝廷一定会处理董卓,而董卓也一定会反抗,至于什么时候反他娘的,就看后续局势发展了。

而对于董卓来说,立刻起兵造反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活的时间长一些。

否则,等到朝廷动用大义名分,使用阴谋阳谋,甚至从各地调集兵马的时候,董卓就再无丝毫反抗之力了。

到那时,就真的是一纸诏书,予取予求。

而以董卓的性子,他是绝不可能把自己的性命寄托在朝廷的仁慈方面的。

当然,实际上董卓未必会有此魄力,他大概率是谋求藩镇的地位,对洛阳朝廷保持半独立的状态。

“你也想造反?是了,能编写出三国演义这样的书,你说自己不想造反都没人信。”

“我要做什么?”李儒冷静的道。

“有三国演义打底,再加上文忧的修为和出身,不愁得不到董太师的信任。”

“到时,文忧只需让董卓约束部众,少做杀戮,少屠城屠村即可。文忧可以直接向董卓说明我的存在,到时我们会用钢铁、粮食、大黄弩、铠甲、兵器等和董太师交换人口,男女老幼全都要。”

“我能获得什么?”

“文忧想要什么?”

“我想加入你们!”李儒忽然说道。

楚轩对此毫不意外:“加入我们可不简单啊……”

……

黄河附近的某处小城,这座城市位于黄河北侧靠近并州的地方,在地图上是没有这座城市的,属于典型的私人自建城市。

这座城市,是黄河帮的核心所在,帮众的家眷们,不可能和帮众一样,一直在黄河水面上漂泊,总要落地的。

而这座小城,就是黄河帮的命脉所在。

小城虽然不大,但是却背靠黄河,两面环山,要么从黄河而来,要么从正面而来。

而正面却充满了一个又一个大小不一的坞堡,在拔除这些坞堡之前,大军不可能兵临城下。

那时,城内的家眷们,就有着足够的时间进行转移。

至于说如果哪一天,有人从黄河之上打过来了,那也只能说明黄河帮已经到了灭亡的那一天,无可救药了。

而此刻,黄河帮的帮主彭炳却藏在密室之中,听着远方传来的电报声,听着听着就笑了起来:“果然,楚轩根本就没把希望放在李儒身上,也是,指望李儒能约束董卓不滥杀,简直是做梦。”

在董卓被迫提前造反的前提下,一定会殃及很多无辜百姓,而无论是河东还是河内,都和黄河有着直接联系。

所以,接下里彭炳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黄河的机动性,出售大量工业品从董卓那里换来人后,然后利用黄河水系的便利转移大量人口。

这些人口,会在这座小城接受初步的培训,然后就是找机会起兵了。到那时,彭炳会以黄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而去。

他既可以往北攻略冀州,也可以往南攻略司隶之地,还可以向东南而去,占据兖州的PY、官渡等地,还可以往西北而去,摸一摸太原的屁股。

在这个极为原始落后的时代里,交通是非常不便利的。很多现代人往往无法理解,为什么有的时候,一座小小的城市、关卡,就能够拦住数万大军甚至十万大军半年一年呢?

难道不能绕过去吗?

真不能!

古时的道路是非常少的,能供应数万大军通过的道路,更是只有寥寥数条。所以,大军的粮草,也只能从少数几条路经过。

这就是劫粮时常发生的缘故,因为大批量的粮食运输队伍,只能从固定的几条大陆走。

而黄河的机动性,才是彭炳接下来一系列行动的核心所在。

第217章 :陛下你是了解我的

三国演义第一回发布的时候,洛阳城内的百姓,讨论此事的非常多,毕竟是都城百姓,讨论政治不过是日常生活中诸多习惯中的一个罢了。

没法真正的治理天下,那么喝点儿黄酒之后,就开始指点江山, 就成了都城百姓的爱好之一。

所以,三国演义第一回出来的时候,到处都能见到有喝多了的百姓,在那里讨论三国演义剧情,讨论刘备的经历。

那时的百姓,还能以一个看客的角度来看待此事。

有的还一本正经的分析了刘备的血统,最终得出结论, 刘备这老小子是正儿八经的大汉宗室, 如果大汉朝亡了,他来三兴大汉也是有可能的。

而当第二回发布出去之后,随处讨论的百姓就消失了,谁让第二回涉及到了宦官、士人、大将军他们呢?

这一次,就只有一些胆肥的才敢讨论了,普通人已经不敢公然讨论了。

而当第三回发布出去之后,已经没有谁敢讨论此事了,就算商讨,那也要把门关上,把窗户关上,小声的讨论。

大家都在等,等灵帝的反应。

如今已经是三月底了,距离四月没几天了,而按照三国演义里面透露的说法,灵帝已经没几天好活了。

在这种时候, 谁敢冒头呢?

谁又敢违反灵帝的命令呢?

就不怕被灵帝临死前一换一?

就算是何进,此刻也是不敢胡乱搞事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