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第427章

作者:大英柱石梅中堂

传说,孔夫子为了阻止世间风气的败坏和人们的堕落,四处推行一种叫“礼”的制度。学习礼的人,会变得仁义,也更加富有勇气。只要勤奋学习,木讷无知的平民,也能成为聪明又强大的君子。

当然,除了他,还有其他零散的传说。北海人喜欢的故事,还有一则是关于钱夫子的。

故事传到这里,已经不知源头从何而出了。不过按讲述者的说法,钱夫子也是孔夫子一系的。

相传在古老的叫“涂”的神山上,有大神收集起来、不愿流入人间的宝藏。钱夫子潜入山中,偷来了两件异常珍贵的至宝,分别叫“粮食”和“书籍”。

然而,他离开的时候,被大神的手下发现了。神灵十分愤怒,把他捆绑起来,倒吊在神树上,挂了九天九夜。

树下有两只叫“嫉妒”和“暴怒”的狐狸,一只是绿色,一只是白色。狐狸不断鞭打钱夫子,作为大神的惩罚。

等他得以脱身的时候,“书籍”依旧被他设法留在身上,“粮食”却已经丢失了。因此,他只成功地把书带到了人世间。

营地里,就有一位老诗人,谈着琴弦,给武士们讲述这个不知道传了几手的故事。

按他的解释,世间的粮食永远不够充足,因此引发了无数饥荒、战争、劫掠、残杀,造成了持久的悲剧;但人们还是获得了书籍——这也是人类力量的支柱,和人类接近神灵的途径。

钱夫子据说是占卜命运的大师。他给北海人的书籍,也是挽救悲剧的最好方法。

众人觉得这些故事很触动人,也很有教育意义,因此在北海人这边,传播得很快。有人还专门对故事做了记录,称之为“被缚的钱夫子”,广为流传。

反过来,孔夫子教团的学者,对他们的传说也很感兴趣。据说,现在他们就正在搜集大神沃丁和邪神骆己的故事。

这次支援鲁萨尼,也是因为和他们有关的临时变故。

哈拉尔德大王试图和他那个吓人王后离婚。有了汉朝和孔夫子教团的支持,大王果断付诸行动。他老婆很是气愤,把大王揍了一顿,收拾东西回娘家去了。

大王鼻青脸肿,几个一直反对他的雅尔趁机生事,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巴里希人’哈拉尔德”,把他气的半死。原本计划由大王亲自率领、对南方的进攻也被迫暂时取消。

这时,汉朝人建议,匈奴和鲁萨尼正在进行战争,北海邦国可以去帮忙对付匈奴,而他们也会给予参加者适当的帮助。

鲁萨尼的王公们,之前就曾经求援过。但那里实在太穷了,现在的北海人,已经渐渐丧失了兴趣。

不过这次,汉朝人愿意提供军械和钱粮。

——和复杂多变的西洲诸国不同,汉朝的外交政策非常稳定。谁去打匈奴人,他们就给谁支援。

哈拉尔德大王联系了其他几个邦国。在优厚的条件下,国王们很是积极,纷纷派出了各自的士兵。他们沿着熟悉的航线,驾驶船只,悄然在鲁萨尼登陆。

匈奴人对海上缺乏控制和了解,对此毫不知情。

和鲁萨尼作战的,是一个叫丁零的大部族,他们的首领,就是匈奴单于的一个亲信。单于也派出了军队,作为支援和监视。

毫不意外地,鲁萨尼人打不过这些人;人越多,鲁萨尼人的劣势就越明显。北海人其实也不想带他们打仗,但也没什么办法。

汉朝那边出了个主意。鲁萨尼人在之前的交战里,已经连续输了好几次,匈奴各部一贯轻剽,必然全力追击。这里有不少森林、河湖,以鲁萨尼人为诱饵,可以趁势伏击丁零的主力。

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为了不让敌人生疑,他们甚至没给鲁萨尼人说,以便他们本色出演。

从现在的情况看,计划进行的很不错。唯一的遗憾,是鲁萨尼人在追杀中伤亡惨重,剩下的也全跑散了,下回还得费力重新拉人来。

这时,不远处的小镇里,升起了火光。

鲁萨尼人的城镇防备十分简陋,最多只有壕沟和木墙。这种小镇,连墙都省了,填平壕沟,就可以随意出入。

附近的丁零部众已经大声欢呼起来,显然是觉得胜利已经到手了。

领头的武士再次起身,瞅了瞅周围,估算了下距离。

作为一名劫掠老手,别的不说,选择伏击地点的能力,他们是早就练出来的。虽然这些丁零人大都骑着马,但鲁萨尼的荒原,其实并不适合马匹驰骋。尤其镇子靠近湖泊,适合活动的范围,并不算太大。

正准备缩回头,又有一群人骑马走了过来,带头的几个人,打扮明显不同于寻常士兵,正在彼此说着什么。

武士急忙回头,伸手招呼。一个挎着斧头的祭司放下手里的册子,抬头看了看,从怀里掏出块符文石,小心地放在地上,探出身。周围几个人都好奇地凑了过去。

“日逐王定然不会听我的劝告。他现在有了矿山和田地,就甘心蹲在家里了。中行说当年是对的,这些东西,会让匈奴成为汉朝的附庸的。”

武士偷偷探头,看了眼说话的人。那家伙像是个头目。可惜还没看清,祭司就一把把他拽了回去。

“不止日逐王,各部大人现在都想着安心经营领地,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这里的田野矿产太丰饶了,谁还想着四处流浪?就算放牧,也有足以定居的草场了。大王,您要是坚持看法,恐怕得和不少贵人交恶啊。”另一个声音说。

“呃,富裕了不是好事么?我们有更多的粮食,更多的武器——”有人插进话来。

“蠢货!”那个大王的声音当即打断了他:“汉朝难道不会也利用西洲?我们能比汉朝增长得更快?”

那些人都沉寂了片刻。

“苏白芷在和贵人们谈互市的事情。”又有人语调阴郁地说:“右部诸王都跑到西边大畜牛羊,估计是要长期给她供货,连单于廷的贵人,都有很多掺和进去的。这次他们占了西戎不少地方,货源充足而稳定,恐怕不会像之前的互市那样,草草结束了——中行说担心的,恐怕就要成真了。”

“日逐王是下定决定想把她放回去,然后尽快确定边界了。”之前那人说:“这对他们来说肯定是好事儿,谁不想安心发财?但我们……”

“汉朝和匈奴不交战,还要我们干什么。”阴郁的声音说。

“但现在这个时候,还有谁不想着和气生财?”刚才的声音反问道:“单于的态度都开始松动了。大势如此,还有谁铁了心能阻止和平的?”

“汉天子?”

“拉倒吧。那是生的‘财’不够。”

“……”

“行了!”被称为大王的人喝到:“我在这里浪费太多时间了。尽快把这里解决掉,我要抓紧时间回去,向单于说明。”

“你先去单于廷,摸清楚贵人们的意向,记得派人去日逐王那里。”他吩咐道:“这么好的挑起汉朝自相残杀的机会,他居然只想换几亩地?无论如何要阻止……”

“谁在那儿?!”一人突然大喝。

一道法术闪电啪地一声砸在草丛中,让符文石炸成一团火焰。祭司下意识地向旁边躲闪,还是给烧焦了头发。旁边的武士们手忙脚乱地爬起来,抓起武器,准备战斗。

他们身后的号手探头看了眼,果断抓起牛角号,呜呜地吹了起来。

骑手纷纷拉弓放箭,号手才吹了两声,就被几支箭矢射中,栽倒在木堆后面。

不过,周围已经响起了接连的战吼。一群又一群北海武士从河滩边的灌木丛里、村庄废墟中、甚至岸边倒扣着的废弃渔船底下钻了出来。远处,更多人冲出树林,奔向敌人安置战马和放置大车的地方。

领头的武士看着一个披着熊皮、比自己还高一头的壮汉,从身旁冲了过去。一个刚才说话的骑手拎着铁矛迎上来,狂战士长啸着举起战锤扑过去,连人带马把他推倒在地上。

几个丁零骑手调转战马,准备后退。更多的人向这边冲来,想要消除距离最近的威胁。

武士拿出一把汉弩——这东西比南方佬的货色精致了不少,他也不太确定自己能不能玩好。刚才,他已经上好了弦,伸手拿了支祭司刚刚准备好的箭矢,举起弩。

一个骑手拉开弓,正瞄着这里。他急忙抬手一伸,扣了下扳机。箭矢嗖地一声,从目标旁边半个身子远的地方飞了过去。

那人有些惊讶,射出的箭矢歪了点,但还是击碎了他身上的铁片,扎进肩膀里。武士闷哼了一声,一把将箭头连着几块血肉扯了出来,红着眼睛奔向敌人。一个骑手挥剑向他砍来,他侧身滑到马匹对面,顺手拖动长斧,在对方转身时,砸在他脑门上。

赶来的北海人越来越多,丁零骑手很快被人群淹没。一个坠马的人爬起来,祭司大步跨过去,顶开他手里的长刀,挥斧砍在大腿上,趁他歪倒的时候,熟练地砍下脑袋。

祭司高高举起首级,其他人跟着大吼起来。武士头领抬眼向四处看去,一个衣着华丽的人背心处插着一支弩箭,半挂在马上。几个随从正努力拖着他,迅速撤走。他们马速太快,一时估计追不上。

首领回头看了看被自己丢在原地的弩,疑惑地抓了抓脑袋。

号角再次响起,一名穿着黑色新铠甲的雅尔跳到木柴堆上,骂骂咧咧地挥着剑,命令武士们改变方向,去截击镇子里劫掠的敌人。

众人又急忙转头,向那里跑去了。

PS:初,匈奴好汉缯絮食物,中行说曰:“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然所以强者,以衣食异,无仰於汉也。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於汉矣。”——《史记·匈奴列传》

PS2:孔子的洋文名叫“孔福西乌斯”,孟子叫“门西乌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加这个后缀。。

第455节 情人节篇 皆大欢喜(上)

钱程坐在堂上,重重拍了拍惊堂木。

几个争执不休的西洲人只好停下来,等着他继续审问。

朝廷的势力在此稳固后,附近的西洲人,对封君的裁决和教会法庭的判决不满时,经常找来这里,希望求个公道。

有些小贵族,就直接告到钱程这里,想让他出面,解决纠纷。

这次的案子,是一个叫威廉的骑士,控告小领主普里克男爵。他声称,自己和男爵小姐相爱已久,之前已经找了神父,举行了结婚仪式。但男爵却横加阻挠,想把她嫁给其他人。

他找了当时的神父来作证,但男爵也不甘示弱,把自己看中的女婿也找来了。

这位马克骑士刚从维塔利亚来,但男爵发誓说,自己早就和对方的家族说定了婚姻。

这几人的封地,在夏洛特的王国东北方,和凉州接壤的地方。双方争执不下,听说女王和总督刚从战场返回,现在都在受降城,就跑来这里告状。

汉朝有好几个受降城,大部分都在偏远的地方,只是个要塞。只有西洲这个受降城,不但继续发展起来,还因为交通便利,人员密集,成了繁华的贸易中心。

受降城虽然在大陆东部,但它的繁荣,主要是靠巴里希人的贡献。

匈奴人投降的时候经常磨磨唧唧,甚至想反悔;但巴里希人却十分爽快,说一不二,也很少拖延。

匈奴人投降的时候,总是喜欢开个加码,向朝廷索要牛羊钱财,为此还在朝中引发过争执;而巴里希人投降,不但不要钱,还会赔不少赎金。

这样一对比,巴里希人就比匈奴人不知道好哪里去了。

受降城里,有衙署,也有西洲贵族们购置的房舍。很多商人为了往来方便,也住在这里。前来打官司的人,也不在少数。

官吏熟门熟路,安排双方和证人,在公堂上陈述事情缘由。

神父的言辞很激烈。

按照教会法,年龄超过14岁的教徒,只要双方愿意,不经过父母的同意,也可以向教会请求结婚。因为教义认定,婚姻不仅是肉体,更是灵魂的结合,而灵魂只属于自己和神,并不属于双方的父母。

贵族们实际上不太欢迎这种说法,但因为这牵扯到教会的基本教义和教会法的神圣性,所以也不能完全废止。随着时间推移,双方只能慢慢妥协。

按照如今很多地方的规定,男女双方应该向父母请求,如果拒绝,就在一个月后再请求一次。三次都不许可,就可以自行去结婚了。

不过,也有些教士坚持当年的规则,认为那些才符合教义。这些人大多在民间活跃,有的还颇有威望,贵族们没精力去管这些细碎的事情,所以直到现在都存在着。

这位神父也坚持此类观点。

“我已经在神面前为这对新人做了见证。”神父气愤地说:“如果听任您的做法,就是对神灵的蔑视,对教会长久以来坚持的法则的背弃,我不能接受这种事情。”

“您的见证并不符合法律的规定。”男爵的语调沉稳了许多:“婚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事先谈好彩礼和嫁妆,需要订婚的仪式,需要一群诚实的人进行见证,需要双方父母和领主的祝福,还需要一个月的公示期,以便反对的人提出意见,避免新人没有结婚资格。”

“为了这件事,我专门去斯特里亚大学,咨询了教会法的教授。”他看向堂上,大声说道:“他们的婚礼并不合乎规则,是无效的,我希望我的封君能取消这个不成立的婚姻。”

神父见他这么说,也冷静下来。

“对婚姻的成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双方的同意。”他重申道:“只要结婚双方以某种形式明确了各自的同意,可以没有仪式,可以没有证人,也无须家长或领主的同意,也能成就一桩婚姻。教会对此早已做出过明确的解释,这种也将被视作有效婚姻。”

“那是许久之前的解释,不能用于现在的情况。”男爵摇头反驳道。

“许久之前,连没有见证的婚姻,只要以神为名宣誓,都是可以接受的。现在,对秘密婚姻的承认已经严格许多了。”神父并不认同:“而且,各地的法律,至今也没有得到统一,斯特利亚的法律,并不一定能用在这里。”

“你若是认为我的见证不合理,可以去教会法庭,请求他们就教会法的适用范围进行审理。我本人也会出庭进行辩解。”他自信地说:“但至少,在这里,就这次起诉的内容而言,我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失当之处,也不认为这场婚姻有任何问题。人的灵魂享有神允诺的自由,他们也有这个权力,决定自己的婚姻。”

“我不是神职人员,对教义的争执没有兴趣。”男爵依旧古井无波地说:“但我已经与马克骑士的家族商定好了婚事。如果违反,就是对誓言的背弃和家族名誉的侮辱,也是对我姻亲家族的伤害和背叛。”

“神允诺给人类始祖自由选择的权力,但人类接下来做了什么?我不敢说自己有多高的智慧,但起码,我比她拥有更多的经验。”男爵说着,还是渐渐激动起来:“我既然是她的父亲,就应该承担对应的责任。我怎么能放手让她去经历完全可以避免的灾难?”

“这件事,我是不会让步的。”他摇着头说:“这不是为了名誉——从这件事闹开之后,我就已经没有名誉可言了。我只希望封君能进行公正的裁决,及时阻止这场不名誉的闹剧,挽回一场可能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