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 第36章

作者:爱做梦的乌贼

什么朱元璋复生,这绝对是一场惊天大骗局,是有人在刻意利用洪武大帝的名号在朝堂上搅弄风雨。

但直到三天前,有锦衣卫突然找上门来,言称洪武大帝指名道姓要见他,这顿时让宋应星吓了一跳。

本以为自己身在江湖可以随意指点江山,但没想到这些锦衣卫这么神通广大,自己只是在没人的时候发几句牢骚而已,这就事发了?

“难道自己真是因为那些私下吐糟洪武大帝的言论被抓到这里来的?”

“这也太兴师动众了吧?”直到此刻站在奉天殿里,宋应星依然有些难以置信。

“你就是宋应星?”

终于,批改完最后一份奏疏的朱元璋抬起头来,看向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问道。

“是,草民就是宋应星!”

“这本《天工开物》是你写的?”朱元璋从高台上下来,手里拿着一本书问道。

“是……是草民崇祯十年的时候发行的。”

“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奇技淫巧,陛……陛下见笑了!”宋应星颇为忐忑道。

“胡扯!”

“以后谁再敢说这是奇技淫巧,咱就砍他的脑袋!”

朱元璋怒意勃发:“一本利在千秋,能造福万亿子民的奇书就这样被这群尸位餐素的家伙视而不见,每次想起来咱就气的牙痛。”

扭过头,看到被自己吓的脸都有些发白的宋应星,朱元璋一脸怒容瞬间融化,换成了和善的笑意。

“先生见笑了,咱不是说你,是说那些当官的呢!”

“先生大才,《天工开物》咱已经看过好几遍了,但现在再读依然觉得受益匪浅。”

“这是本奇书,能写出这本书的自然也就是奇人。”

“先生可愿入朝为官,咱想让你做咱大明的工部尚书,替咱造火枪大炮、改良水稻、小麦的良种,改进织机,发展……先生书中提到的工业体系。”朱元璋满脸都是期待道。

“陛下认可草民书中所言?”

宋应星眼圈微红,他这大半辈子的研究,没有得到半个人的认可,所有人都斥责他玩物丧志,说他研究的这些东西乃是奇技淫巧。

但今天他终于获得了一个知音,而且这个知音还是皇帝,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这是多大的殊荣啊!

“当然!”

“先生在这本书中说,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

“这句话对于土地、作物、动物演变规律的总结咱深以为然,咱也当过农民,自然明白先生书中说的都是对的。”

“大明需要先生这样的大才,咱让先生做这个工部尚书,还请先生千万不要推辞。”朱元璋一脸认真。

“可草民连进士都没考上,按照规矩只能做一些不入流的杂官,如何做的了六部天官!”宋应星脸上露出苦涩,这是他一辈子的痛。

“呵……!”

“先生既然知道咱是洪武大帝,那自然应该明白,文官定下的规矩在咱面前连一张废纸都不如,咱让谁做工部尚书,谁就是工部尚书,没人敢和咱呲牙!”朱元璋满脸平淡,笑呵呵的开口。

这一刻宋应星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皇者的霸气。

虽然严格算起来的话,他其实也是士大夫中的一员,但此时此刻他是真的被朱元璋的气度折服了。

他心中产生了一丝明悟。

“看来洪武大帝复生这件事的确是真的,不可能作假。”

“因为根本就没必要。”

“虽然才刚刚接触面前这位陛下,但宋应星觉得这样枭雄一般的人物,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是注定要成为皇者的,根本就不需要打洪武大帝的名号行事,所以真相只有一个……。”

但很快他又有些迷茫。

“已经死了两百多年的人,怎么可能复生呢?”

“这很不科学啊……!”

不过世界上不科学的事情多了,宋应星虽然有探寻真相的求知欲,但他更想把自己一身所学学以致用,一展抱负,为天下依然挣扎在温饱线上的黎民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而现在朱元璋给了他这个机会。

“草民能得陛下看中,自然没有推辞的道理,陛下放心,草民定然把毕生所学拿出来,为大明帝国添砖加瓦!”

本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就要这么浑浑噩噩的过去了,没想到临老临老,自己竟然还会焕发出第二春,宋应星此刻激动的心情可以说无以复加。

等把宋应星送走,朱元璋身后一直站在那里充当侍卫的沐英忍不住疑惑问道:“陛下,此人真有那么大能耐?”

他可是还记得,上一个被义父如此推崇的还是刘基刘伯温来投靠的时候。

此人能和刘伯温相提并论?

“呵呵,若论起来的话,李善长、刘基只能称一句宰相之才,而这位宋应星宋老先生却可以称上一句国士!”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之光。

可以让农民在土地里多产粮食,让桑农养的蚕织出更多的蚕丝,让老百姓吃饱穿暖的人可不就是国士吗?

“只是可惜,这个世界的人好像无法带回明初去。”

“若是有可能,自己一定要把这个宋应星带回去,而且尽可能的寻找延寿之法,让他长命百岁。”朱元璋暗暗下定决心。

第五十一章 左良玉暴毙

崇祯二十年是一个并不存在于历史上的年份。

但这一年,对于现如今的天下局势来说至关重要。

这一年,四川的张献忠被清廷成功刺杀,同年十二月北方最大的军阀头子,被朱元璋封王的左良玉暴毙于军中。

若按原本历史记载来看的话,这位明末大军阀头子已经多活两年多了。

但在这个时空,他的突然暴毙,依然让正有条不紊的做着各种计划与北伐准备的朱元璋猝不及防。

说实话,张献忠死的很好,让朱元璋有充足的时间经略四川,而且不必费一兵一卒。

但左良玉身死,对朱元璋来说可就是个十足的坏消息了。

没有他在前面顶着,满清铁蹄可就要抵到长江沿岸了。

现在的江南大地,士绅刚刚被清洗干净,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若是能给他两年,不对,都不需要两年,只需要一年,凭借着江南的富饶和被国家掌控的海贸,大明朝就可以立于绝对的不败之地了。

可惜,天下间的事情就是如此,永远充斥着各种意外。

最难的是如何把这种不利于自己的局面扭转过来,把坏事变成好事。

而这正是朱元璋擅长的事情。

在元末明初征战四方的时候,朱元璋经历过很多不利的局面,甚至一度被逼到绝境。

毕竟他不是位面之子刘秀,他只是开局一个碗,泥腿子出身的朱重八。

但老朱最强的天赋就在于,他总能在最不利的局面中找到一丝破局之法,然后涅槃重生,甚至比以前变得更强。

这是他能够在元末群雄中脱颖而出最重要原因。

所以在接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朱元璋丝毫不慌。

其实,他早已预留了面对这种突发情况的后手。

他直接调回了徐达,让他率三万精锐立刻北上,尽可能接收左良玉死后留下的那几十万群龙无首的士兵。

就算不能控制在自己手里,也绝不能让他们向满清投降。

这件事对徐达来说难度并不太大,因为左良玉直到如今依然还是大明麾下的汉江王,身死之后其留下的依然是大明军,由大明派出将领稳定军队名正言顺。

还有一点,这两年朝廷一直在背后给他提供着粮草支撑,虽然不算多,但再加上朱元璋的一些手段,让这些粮草就像是吊在驴子脑袋上的红萝卜,足以驱使他和清军作战。

若不是如此,凭借这位军阀头子的习性,又怎么可能和满清死拼这么久呢?

只靠一个干巴巴的王爵,没有眼睛能看到的利益,他可不会凭白损耗自己的军力。

而朱元璋也借着供应粮草的机会,有意识派遣锦衣卫经营、收买左军中的将领。

现如今左良玉军中将近半数的运粮官,十多个军中大将都算是朝廷的人。

别看运粮官儿在整个大军中很不起眼,但关键时刻是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再加上那些被喂饱的将领,徐达以三万精兵镇住这几十万乌合之众,问题不大。

然后朱元璋又把汤和从明初调遣过来,让他接替徐达的位置,镇住大明内部那些被打残的士绅,防止他们死灰复燃。

做完这些准备工作,朱元璋亲自带着李文忠和沐英悄无声息的南下福建。

他要亲自去见见郑芝龙。

郑芝龙这半年来很得意,事实证明自己半年前的那一场豪赌赌对了。

南京城里那一位不知真假的洪武大帝果然没让他失望,在东南沿海民乱刚起时,直接以雷霆之势横扫东南,再加上自己的暗中帮助,使得在东南沿海耀武扬威了上百年的海商士绅集团直接被连根拔起。

此事功成,朝廷收回了想要的东南沿海对外贸易权。

而他也趁着这一次大乱,兼并了好几伙海盗,这几伙海盗都是那些官绅养的打手,之前仗着自己后台硬,可是结结实实让自己吃过好几个暗亏,这一次郑芝龙总算是好好出了一口恶气。

经此一役,他手下的船帮大小海船数量一跃增加到了三千多条,在整个南中国海,甚至东洋,南洋都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

半个月前,他的船队又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队打了一仗,那些外国佬被他揍的哭爹喊娘,好不痛快。

与此同时朝廷封他为靖海公的诏书也已经下来了,一起过来的还有朝服,国公大印。

而且朝廷派来的那位公公告诉他,南京城里属于他的国公府已经建好了,等他过去就能直接入住。

这让郑芝龙感觉身体都有些发飘。

他觉得这应该是他人生最巅峰的时刻了

封侯拜相,光宗耀祖,这是他奋斗了一辈子的目标!

没想到这就轻而易举的实现了。

在海上,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做的极限,再没有什么别的追求了,所以接下来他准备去南京当他的国公爷,安享富贵去。

这段时间以来他已经在做各种船帮指挥权的移交工作了。

他准备先把自己的船队一部分指挥权交给自己儿子郑森。

这小子虽然年纪小,但已经表现出了不俗的领军作战能力,船队交给他,郑芝龙也比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