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 第28章

作者:爱做梦的乌贼

若是还敢呲牙,那不好意思,老朱已经开始磨刀了。

说实话崇祯朝的官儿就没见过这样的皇帝,一时间是真的难以适应老朱的工作节奏。

但这对老朱来说完全不是问题,适应不了的直接罢黜,安排吏部直接再选官就是了,在这个时代什么都缺,但还就是不缺愿意为朝廷效力的读书人。

第三十八章 崇祯:我又懂了

奉天殿内。

内阁首辅范景文,次辅张慎言,兵部尚书李邦华、吏部尚书吕大器,左都御史史可法,一共五位现如今大明朝最当权的重臣略显局促不安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而在他们上首位置是正在看密信的朱元璋,以及吃瓜群众朱由检。

“没什么大事,是锦衣卫秘报,福建有官员不愿服从新政,想要引倭寇上岸作乱,已经被镇压了。”

朱元璋轻描淡写的把手中来自锦衣卫的密信看完,递给崇祯皇帝,示意他拿给在座的几位重臣看。

崇祯皇帝嘴角抽了抽,不过看到朱元璋凌厉的目光,最终还是乖乖的照做了。

范景文等人恭敬的从崇祯皇帝手中接过密信,看过其上的内容之后,眼角都忍不住一阵跳动。

涉及到整个福建三司长官,以及七个千户所的大案。

这还叫没什么大事?

如果不是锦衣卫发现的早,而且朱元璋在福建等地早有布置,恐怕现在福建已经一片糜烂了。

甚至整个福建彻底脱离大明朝的统治都有可能。

“陛下,这刚刚实行了一个考成法,地方上就有如此反应,后面的商税是不是缓一缓再实行?”首辅范景文沉吟片刻,开口道。

他两年前就跟着朱元璋做过一段时间的事,对朱元璋的行事风格很熟悉,知道这位其实并非那种滥杀之人。

虽然他杀人很多,但他杀每一个人都是有理由,有目的的。

两年前他就已经见识过朱元璋的手段了。

可以这样说,大明朝能有现如今的局面,还能勉强凝成一股绳一致对外,和朱元璋一直在杀人有直接的关系。

“缓不得,而且还要尽快!”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这个时候若是不趁着天下士绅元气大伤尽快快刀斩乱麻,把税收这一块理清,收商税这件事咱们就永远也做不成。”

朱元璋笑道:“放心吧,咱可不是只推行商税的,同时咱还要免去朝廷征收的所有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包括户丁税和地亩税,可以这样说,除了商税,未来五年,别的税咱一分也不会向老百姓征收了。”

“这样阻力是不是一下子就小很多了?”

“这当然是极好!”

“天下老百姓有福了。”史可法满脸赞同的点头。

“可如果不收税,朝廷养兵的银子哪里来?”次辅张慎言犹豫了一下,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毕竟他除了是次辅之外,可是还担着户部尚书呢,朝廷若是没钱,最终还是要找他来解决的。

“银子这一块你们不用担心,咱有的是。”

“很快,第一批一千万两白银、二十万石粮食就会押解进京了。”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道。

几位重臣闻言不着痕迹的对视了一眼,心中都明白,这定然是之前灭了上百江南豪族,抄家抄出来的银子。

当然这件事是无法宣之于众的,毕竟这是那个自称义王的乱贼做出来的事情,和英明神武的洪武大帝又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自然看到了几人的小动作,他也不在意,继续吩咐道:“现在朝廷的首要的任务还是商税和考成法这一块,只靠咱一个人是不成的,你们都要担起担子来。”

“另外,在用人这一块咱要提醒你们,现在是非常时期,不用拘泥以前的各种规则制度,只要能做事的人,只管推荐给咱,咱这里现在不看出身,只看能力。”

“要说出身,咱自己就是泥腿子出身,你们出身可都比咱强多了,明白吗?”

几人闻言颇为尴尬的站在那里,一时间都不知道该点头还是摇头。

若在元末,朱元璋这话是对的。

但现在大明朝已经统治这一片大地将近三百年了,朱家作为皇室,身份已经深入人心,朱姓就是这个时代最尊贵的姓氏,没有之一。

“定不负陛下所托!”最终还是李邦华最先开口,缓解了此刻的尴尬局面。

看着几位大臣鱼贯离去,崇祯皇帝犹豫了半天还是问道:“皇祖,他们真的会用心做事吗?”

“他们基本上都是北方人,无论朝廷政策怎么变,都已经影响不到他们的家族,现在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念想就是打回北方,把鞑子赶尽杀绝,青史留名,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样的人你觉得他们会不会用心做事?”朱元璋似笑非笑的问道。

“原来如此,这就是皇祖的用人之道吗?”

崇祯皇帝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满是兴奋的点了点头:“我好像有点懂了。”

“你懂个棒槌!”朱元璋懒得理这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后辈子孙。

两年前他就曾经尽心尽力的教过崇祯皇帝为君之道,甚至还给他留了一大堆的锦囊妙计,结果他还是把自己的布置搞砸了大半。

自己给他留的文臣武将一个不用,用的都是马士英、钱谦益之流,屁能力没有不说,争权夺利、夸夸其谈倒是在行的很。

当时崇祯皇帝可是也和自己信誓旦旦的说他懂怎么做来着,到头来还不是要自己来给他擦屁股。

对于这个重孙子,朱元璋已经彻底放弃治疗了。

“毛骧!”朱元璋再次开口。

“微臣在!”一道身影不知道从哪里悄无声息的飘入了大殿之内。

现如今在明末,朱元璋手底下其实有两套锦衣卫班子。

一套放在明面上,以严九为首,其核心是这两年陆续招收的青山堂精锐帮众。

另外一套藏在暗中,首领就是毛骧,其成员鱼龙混杂,有从明初带过来的,也有这两年新招揽的。

说实话,这一套锦衣卫班子才是朱元璋能够稳坐南京,掌控天下的关键,也是他这两年耗费心血亲自打造的。

要不是有毛骧在,只靠一个严九,想要和天下士绅对抗,恐怕难上加难。

“你负责监察各地,特别是海商扎堆的福建、广州等沿海地区,我估计商税只要开始征收,这些地方的海商必反。”

朱元璋看着毛骧眼中闪过一丝杀意,声音冷冽道:“你的任务,配合徐达,在他们没有造成巨大破坏之前,以义王之名把他们连根拔起,明白吗?”

第三十九章 郑芝龙

历史上对于大明朝最为诟病的一点,就是朱元璋的闭关锁国政策。

这个政策的确存在,而且基本贯穿了整个洪武朝,但当时的确有其历史意义,是为了防范逃入大海的张士诚残部。

其实这个政策到朱棣时期就已经基本上被废除了,毕竟大名鼎鼎的郑和下西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郑和下西洋可不单单是为了宣扬上国威严,它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次皇家主导的对外贸易。

只是可惜这样的国家贸易在宣德八年随着郑和逝世,再也没有出现过。

但有明一朝的对外贸易就真的停止了吗?

当然没有,只不过这庞大的利益被东南沿海的士绅官僚收入了囊中。

他们通过走私,每年都能从对外贸易中获得海量的白银。

然后再通过银子作为敲门砖,贿赂官员,拉帮结派,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这个利益集团的触角几乎蔓延到了整个南中国。

最强盛的时候,他们甚至已经有了插手内阁首辅更替的能力。

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四起,朝廷剿之不尽,最终只能彻底封闭海关,这其中就有这个庞大利益集团在暗中影响的原因。

朱元璋在通读大明史的时候,就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官、商、士绅共同参与的庞大利益集团的存在。

他明白,这个集团就如同趴在大明朝身上不断吸血的水蛭,想要大明破而后立,必须把这个水蛭捏死。

之前一年时间,徐达、李文忠灭掉的上百豪族中,有七成都和这个集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比如松江府的华家和徐家,全部都拥有超过十万亩以上的桑田,乃是向海外走私丝绸的主要供货商。

当然已经被朱元璋灭掉的这些家族并非这个以走私为主的利益集团的主体,只是他的枝枝蔓蔓而已。

他的主体分布在沿海,甚至都并非是像晋商那样有名有姓的几个大家族,他们人数众多,好勇斗狠,出海则为倭寇,入境便是良民。

他们就藏身在大明沿海亿万万的百姓之中。

这才是这个利益集团打不掉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很清楚,即便他能杀掉这个集团几个明面上的首领,但只要不灭掉这个集团的主体,那这个走私集团永远都在。

“郑森,你爹想好了没有?”

“我们陛下可就只给了他三天时间考虑,错过了这个机会,若是等到民乱先一步被朝廷剿灭,你们的船队没帮上忙的话,那之前答应你们的一切可就都不算数了!”沐英一身短打,露出身上已经被晒成古铜色的肌肉,趴在船舷上懒洋洋的问道。

“呵呵,这种大事哪是那么容易做决定的啊!”

“不过你放心,我了解我爹,朝廷答应他一个靖海公的爵位,他推辞不了的,他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封侯拜相、光宗耀祖。”一个看起来比沐英还要小一点的少年,和他并排趴在船舷上一起眺望大海。

“臭小子,就你聪明!”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一个大汉龙行虎步的从船舱里走了出来。

看到来人,沐英不由精神一震。

他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你真的是沐英?”郑芝龙直勾勾的盯着沐英问道。

“如假包换!”沐英毫不畏惧,目光炯炯有神的和这位海上枭雄对视。

“朝廷真的要开海?不再做任何限制?”郑芝龙略过这个话题不提,又开口问道。

“没错,东南沿海至少十二个通商口岸,全部都可以对外贸易,受朝廷保护,只需要缴纳少量商税。”沐英道。

“哈哈,不愧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真他娘的有魄力,有胆气!”

“但你们这样弄,简直就是要那些在沿海以走私为生的龟儿子的命,他们不跳脚才怪。”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只要这个消息传开,整个东南沿海包括福建、浙江、广东在内,全都会掀起民乱,同时也一定会有大批量“倭寇”登陆烧杀抢掠,你们那位皇帝陛下对此到底有没有做好准备?”郑芝龙满脸郑重的问道。

“这就不用郑把头操心了。”

沐英淡然一笑道:“不过据我所知,义父从不做没把握之事。”

郑芝龙脸色又是一阵变换,最终猛地一咬牙:“他奶奶的,老子这次干了。”

“无论南京城里那位洪武大帝是真的还是假的,老子都跟着他干了。”

郑芝龙脸上闪过一阵潮红,直接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拍在沐英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