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404章

作者:晴了

朝着齐刷刷看过来的虞叶儿的亲人们微一颔首。“幸不辱命,手术很成功。”

“我闺女她的暗疾,这么就好了?”虞昶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程处弼看了这位关切闺女的老父亲,以更加客观的说法解释道。

“谨慎的说法是,之前导致她散发异味的那些汗腺都已经清除干净了。”

“接下来,就是等她醒过来,然后就是安静休养,对了,这是她术后的饮食清单。

在术后到拆线的这段时间,都要按照这份清单来饮食。”

……

一名礼部主事刚回了府,这才刚回到了厅中,就遇上了妻子,看到妻子愁眉不展的,仔细一问。

才知晓九岁的幼子犯了过错,偷偷地拿了自己给他去买纸回家练字的钱去买了糕点,跟几个小伙伴在府外玩了小半天,这才刚回到府中。

这下子,这位余主事不由得勃然大怒。

“岂有此事,小小年纪,就这么胡作非为,简直岂有此事。管家,愣着做甚,还不将他带过来。”

身边的妻子看到这位脾气不太好的夫君勃然大怒,不禁有些发急。“老爷……”

“你不用劝,他都已经十岁了,居然还如此胡来,老夫看他是挨收拾少了。”

夫妻二人说话间,九岁大的余三郎被领进了厅中,怯生生地给爹娘行礼。

“三郎,你娘给你卖纸回府抄书的钱,你居然拿去买糕点吃,还在外面玩耍至今方还,怎么,是不是不把爹娘的话放在心里?”

“父亲,孩儿错了,孩儿不该乱花钱……不过孩儿不是去玩,是和隔壁的赵二郎去跟陈五哥学东西去了。”

“学东西?陈五哥……”

余主事突然想起了陈五哥是陈郎中家的儿子,那小子颇为聪慧,在他们这帮子官宦家的小辈中,颇有名声,就是胖了点。

“是啊是啊,陈五郎他在教我们一种比《千字文》更好的文章,不过需要我们给他买好吃的……”

“比《千字文》更好的文章?他陈五郎学业是好没错,可他才多大,不过十二三岁,岂能为你等之师,简直就是胡闹……”

“父亲,是真的,不信我背你听。”发急的余三郎站在厅中,开始摇晃着脑袋就开口背诵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第592章 这绝对是某位学识渊博的大家之作

三字一句的《三字经》一出口,余主事的脸色顿时一变。

愣愣地看着余三郎摇头晃脑地背诵着这既像是童谣,又如同儿歌般。

偏偏又富有寓意与哲理,还有大量经典故事掺杂其中的字句。

仅仅六个字,便将孟母三迁的典故给呈现出来,跃然眼前,简直简练到了极致。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夫君,三郎背的这些……”妻子有些揣揣不安地看向余主事,却被余主事抬手拦住。

足足背诵了约数十句后,余三郎便停了下来,可是,学识渊博,已然从中听出了不少滋味,意犹未尽的余主事忍不住问道。

“继续啊,怎么不背了。”

余三郎有些沮丧地摇了摇头道。

“没了,陈五哥说,后面还有很多,但是,孩儿买的糕点,只能学这么多……”

“……那小子怎么能这样。”余主事半天作声不得,最后忍不住有些愤愤地嘀咕了句道。

一旁的妻子忍不住小声地嘀咕了句。

“夫君,这真是文章?妾身怎么听着跟童谣似的。”

“娘子,这可不是童谣、儿歌。这绝对是某位学识渊博的大家,仿照儿歌童谣那种朗朗上口的方式。”

“将儒家的伦理观念,还有许许多多教子育儿的经验和经典故事尽数揉杂于其中的大文章啊……”

“三郎过来,来,告诉为父,你可知道,那陈五郎从谁手中得到的这篇文章,还有,你可知道这篇文章的名字?”

看到一开始勃然大怒,而现在则带着一脸讨好欣慰笑容跟自己好言好语的父亲。

这让余三郎总算是松了口气,看来,陈五哥果然没有骗自己。

“陈五哥没说他是说谁手上得来的文章,不过陈五哥说过,这篇文章的名字叫《三字经》。”

余主事大手一击,满脸果然不出我所料的模样笑道。

“《三字经》……好名字,三字一句,如童谣歌诀,通俗顺口又易记,若非是博学鸿儒,焉敢以经命名。”

“三郎你能一心向学,为父方才险些错怪了你,这样罢,这块碎银你且拿着。

明日再去跟陈五郎继续学。争取将这篇文章尽数记下抄录。”

“到时候为父也好借你的光,欣赏欣赏这《三字经》的全文。”

“是的父亲,孩儿知道了。”

“嗯,去吧,先且将今日你记得的这些字句抄录下来,抄录完,再过来用饭,老夫和你娘会等你。”

看着三郎快步而去,余主事欣慰地抚着长须,不禁心生神往。到底是哪一位大儒的作品暗中传出……

莫非是孔颖达?又或者是萧德言?

……

“五弟回来了?”陈二郎笑眯眯地抬起了头来,看向站在门口的陈五郎,笑着招了招手道。

“快快过来,怎么样,今天你小子红光满面,想必拿了不少好处吧?”

陈五郎打了个饱呃,略有些不好意思地挪着胖敦敦的身形步入了二哥的屋子。

“多谢二哥,要不是二哥你教了小弟,小弟又怎么能凭着才学去赚好处。”

“你小子……怎么,还想学?”

陈五郎满脸洋洋得意地道。

“当然了,我可是跟小伙伴们约好了,等到明日,谁给我好处,我就再教谁三十句。”

“行吧,来来来,我念,你自己抄……”陈二郎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开始摇头晃脑的背诵。

而陈五郎则在认真地抄录起来。

国子监里边,亦有几位学生,也拿到了类似的手抄本,很是洋洋得意地显摆着这篇难得的文章。

“莫要小瞧这《三字经》,顾某越是研读,越加的发现,他这短短不过千余字的文章立意高远,且其中的数十个故事。

……不论是孟母三迁,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哪一个不是咱们那些师者长辈们说过的经典故事……”

“好厉害,如此简练之极的文字,偏偏还能够讲述如此之多的大道理,必定是哪位博学鸿儒之作。”

“是啊,反正我觉得咱们太学的博士,怕也没这能耐。”

“对了学长,你这文章,是从哪抄录来的?”

“我这是抄录了我表兄的,我问过我表兄,表兄他也不知,他是从一位执友那里抄来的……”

……

孔颖达愣愣地看着手中的纸张,上面抄录着不少《三字经》的内容。

这是他无意中听到了街边的市井百姓家的小娃娃念唱出来的《三字经》。

当时可真把他惊得不轻,亲自下车去询问那小娃娃。

才知道,如今长安城中,这类似童谣儿歌般的《三字经》已经传扬了不少日子。

之后,便开始让人去收罗这《三字经》的内容,直到如今,终于收罗得到了全文。

干瘦的脸上,满满地都是嫉妒和阴沉之色。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认,以自己之才,想要创作了《三字经》这样的作品。

若是给他足够的时间,仔细地推敲揣摩。也不是搞不出来,但是,他孔某人却怎么也没想到过去这么弄。

结果现在,这《三字经》一出,街边不识字的稚童都能够玩着游戏,朗朗上口地在那里念唱出来。

孔颖达将《三字经》与现如今专门给学童启蒙的《千字文》反复对比之后,不得不承认。

《三字经》更加的通俗易懂,而且字句简单,又还朗朗上口,而且里边大量的故事都有着启迪人心的作用。

绝对要比《千字文》更加的适用于学童开蒙,可以说,若是让天下读书人共推的话,这堪堪问世没有多久的《三字经》,必定会成为众望所归的开蒙之书。

书房门外,管事孔知书悄然地步入了书房之中,朝着孔颖达一礼之后,侍立于一旁。

孔疑达抬起了头来,“打听出来了没有?”

“老爷,小人经过了多番的打探,却一直没有头绪。许多人都是相互传播,都觉得应该是一位了不得的博学鸿儒弄出来的。”

“可是,就怎么找也打探不到那《三字经》的源头,还有其创作者……”

“……”

第593章 这不就是程三郎那小子搞出来的东西吗?

孔颖达有些烦燥地拍了拍案几。

“这人是什么意思,既然拿出了这《三字经》,还不就是为了名和利吗?”

“他却这样将东西置于光天化日之后,又隐藏于暗处,分明就是想要凭这本《三字经》来哄动天下。”

“之后,看朝庭会如此应对,他也好待价而沽……”

“哼……老夫一开始就觉得这等手段,必然是别有用心者为之,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挥退了孔知书后,孔颖达站起了身来在屋内反复踱步,仔细地思量起来,作为朝堂之中,博学广闻的大儒。

孔颖达很明白,若是这位《三字经》的作者若是现身,必然会在士子阶层掀起巨大的波澜。

以当今天子爱材惜才的秉性,必然会重用于这样的才学杰出之士。

就像当年的马周,不过是一个区区寒门士子,就因为文章写得好。

被陛下亲眼有加,如今也已经成为了朝中被陛下依为左膀右臂的重臣。

一想到自己在天下,在朝堂之中,久富盛名,却仍旧在中层蹉跎,孔颖达的内心自然很不乐意。

至少自己的才华,必定比那马周强得太多,却也没有如那家伙一般更受陛下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