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709章

作者:晴了

“陛下,礼部同样也是诸务烦重。”

“这朕自然很清楚。”李世民嘴角微扬,抚着长须,慢慢悠悠地道。

“禇卿,你且告诉朕,礼部有何要务?”

“……”面对着突然卖起了关子的大唐天子,禇遂良心中一跳,却也只能硬起头皮继续下去。

“陛下,礼部礼部下辖礼部司、祠部、膳部、主客四司,掌礼仪、祭祀、外交以及朝聘……”

李世民笑着微微颔首之后,又问出了一句。

“禇卿真是好记性,那朕倒要问一问禇卿,礼部与吏部相比,孰轻孰重?”

“……”禇遂良张了张嘴,终究没敢当着满殿重臣瞎鸡儿胡说八道。

“陛下,吏部更重之,故尔为六部之首。”

李世民的嘴角意味深长地扬了起来。

“正是因为礼部所掌的诸务最轻,朕才会觉得,礼部最适合。”

那位豆卢宽已然迫不及待地插嘴,满脸殷切地道。

“臣谢陛下恩典,谢陛下之信任,敢问陛下,不知我礼部,当以何司主持科举取士?”

李世民抚着长须,慢悠悠地道。

“所以,既然科举取士之法要改良,那便要让天下人知晓,朝廷对于科举取士之重视。”

“再者,朕以为,考功员外郎位卑言轻,容易受到别人冒犯,另外遇上托请也无法拒绝。”

“所以,朕决定,由礼部之佐贰官,礼部侍郎主持春闱之试。”

言罢,李世民没再问诸位卿家可有什么意见,而是紧抿着嘴唇,鹰目四顾,那张笃定而又决然的表情,让一干臣工都只能默默俯首。

离开文成殿的时候,一干文武内心真可谓是惊涛骇浪难以平复。

陛下这手段,实在是太令人意外了点,一开始还觉得,能够将科举制度改良拖延住。

可结果呢,非但没能拖延住,就连原本由吏部主持的科举要务,都被陛下给交托到了礼部手中。

对于那原本事务不多的礼部而言,绝对是意外之喜。

在六部之中,吏部最重,户部与兵部次之,而刑部与工部再次之,至于礼部,则属于是拖后腿的那个。

可现如今,拿到了主持科举这份重任之后,礼部的地位得到提升可以说是必然的。

……

事务已定,一干臣工自然也不便久留。

而那位陛下的舅兄,大唐凌烟阁第一功臣,赵国公,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正缓步而行。

脸上几乎不见喜怒,可是所有人都明白,吏部哪怕是失去了科举这份重担。

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的吏部,仍旧是六部之首。

但对于失去主持科举的工作,则代表着陛下对于他的推脱心生不满。

即便陛下明面上没有表露,可这帮子官场老油子又焉能不明?

跟长孙无忌关系十分亲密的禇遂良,也都只默默地跟随在长孙无忌身边,几次欲言又止。

可看到长孙无忌那副生人勿近的表情,最终将想要说的话咽了回去。

“你看你,老程我可是给你创造了机会,谁知道贤弟你自己不懂得把握机会,结果倒便宜了礼部那帮子家伙。”

程大将军拍了拍身边的李绩,一副贤弟你实在不争气的表情道。

李绩黑着脸白眼一翻。

“老程你少胡说八道,小弟我管的是兵部,掌武官将士升降、武备诸务。再怎么也跟那取士联系不上。”

“今日陛下这么做,啧啧……想必某人心里边肯定不痛快。”

一干武臣一边走一边嘻嘻哈哈,不过那帮子文官倒是都加快脚步,努力远离这帮粗鄙武夫。

想比起那些武臣而言,文官之中可是有不少已然开始忧心忡忡。

糊名誊录制度,削弱了世家大族中的平庸之辈入仕的机会。

而剥夺掉了行卷,等于是让世家大族,再难像过去那般拿捏与挟制那些寒门学子。

他们只需要凭着真本事,就能够有很大的机率被录取中举。

而那位豆卢宽此刻则显得那样的意气风发,眉开眼笑,跟身边的那位礼部侍郎二人交头结耳。

那位礼部胡侍郎此刻仍旧满脸难以置信,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样的重托,居然会落在自己的肩膀上。

过去,管的都是那些教司坊里眉清目秀的小姐姐,现如今,终于开始有权利去管理那些眉疏目朗的才俊。

科举制度的变革,不但是天下的寒门士子得到了实惠,而礼部也会因此而拔高地位。

所以,这位胡侍郎与豆卢尚书决定抛弃之前的成见,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无论如何,也要摆出一副面目狰狞的护食姿态,绝对不能让到嘴的肥肉再让其他野狗叼走。

……

来到了宫门外,长孙无忌站定,看到了身边禇遂良投来的眼神,朝着对方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无碍,径直钻进了马车之中。

坐在马车里边,长孙无忌的脸色越发地显得难看,主持科举的权利旁落。

不仅仅是手中权柄的损失,更重要的是,陛下这简直就是在当着文武臣工的面。

告诉自己,他很不爽自己推诿拖延事情的态度。

但是,已经与世家大族走得太近的自己,倘若干脆利落地接纳下了科举制度的改革。

那就等于是将自己推到世家大族的对立面去,对于自己,对于长孙氏而言,绝对是噩耗。

毕竟,自己与那位太子殿下已然势同水火,若是自己不与世家大族联手。

待陛下百年之后,朝堂上焉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可是现在,陛下剥了吏部主持科举的权力,再联系起之前陛下遣人到吏部考功司调阅试卷一事。

陛下的态度明显就是与自己生了间隙,眼下,该当如何补救,长孙无忌却毫无头绪。

而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臣工们,则在宫门外,犹自愤忿不甘。

“怎么办,科举改制一成,焉能有我世家大族子弟之活路?”

第2606章 除非我大唐,出了什么震动朝野之大事

“咱们精心布置了这么多年,逐渐形成了的习俗定规,现在陛下轻而易举,直接破之。”

“这可如此是好,虽然我们世家大族底蕴深厚,可是,陛下这么做,对于我们世家大族的伤害可是十分深远。”

“我们非但少了挟制那些寒门士子的手段,就连自家子侄入仕,也难以掌控。”

“陛下这么做,简直就是断了我等世家大族仕途之路。”

“手段之毒辣狠辣,简直不亚于昔年前朝之杨广。”

“噤声,诸君都少说一句,如今我等还是好好的想一想,如何破此危局才是正理。”

“此危局若想破之,简直难比登天,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我大唐,出了什么震动朝野之大事,只能令此番变革暂且搁置。”

“……”有人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了一眼宫门的方向,最终摇头一声长叹,缓步而去。

李世民抚着长须,坐在殿内,脑海中复盘着今日那些臣工的表现。

不知何时,长孙皇后已然来到了文成殿中,看到了夫君那副郁结难解的模样,心疼地移步近前。

很快,殿内就只剩下了夫妻二人。

听了夫君的低语之后,长孙皇后缓缓地依偎进夫君的怀中良久之后这才低声言道。

“夫君,不管如何,妾身,都与夫君一体。”

李世民轻揽住长孙皇后的肩膀,许久之后,这才吐了一口浊气。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

岭南道融州,于春秋战国时期为百越之地。秦时属郁林郡复设融州,大业二年,废黄水、临牂。

大唐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安修县,复置黄水县、临牂县,俱属融州所辖。

而融州汉民并不多,多为夷僚,而黄水县境内,多为夷僚之中的木佬僚(仫佬族),汉民在黄水县不足千户。

并且多集中于黄水县城中居住,在黄水县城内木佬僚居民也不在少数。

此刻,一身行脚商人打扮的李定与那护卫打扮的邓勇,正在黄水县城的一家商铺跟前,跟一位懂得汉家话的木佬僚掌柜吹牛打屁。

“掌柜的,你可还记得之前在你们这里当县令的那位王县令?”

这位木佬僚出身的掌柜听到了这话,点了点头。“哟,你这个外地汉,也晓得我们那个王青天?”

“王青天?”李定看着这位奇装异服的木佬僚人掌柜,倒没有想到,他的嘴里边会冒出这么一句很有汉风的形容词来。

“当然,不欺我们木佬,还帮我们好几个木老寨子平息事端,还给我们这边弄来了那种方便的曲犁……”

李宁打量着这位侃侃而言的木佬僚人,听着他这一通讲述之后,频频颔首,还不时附合几句。

等到李宁这边的沟通交流还没结束,然后就看到了一位年轻的木佬僚人,骑着一匹矮小的马,在十来个木佬僚汉的簇拥之下,向着这边行来。

李宁就看到这位木佬僚掌柜赶紧陪着笑脸上前,然后一阵自己完全听不懂的话,令李宁与邓勇一脸懵逼。

那衣着华贵的年轻木佬僚人指着这边说了一通,那木佬僚掌柜赶紧跑了过来。

原本还笑嘻嘻的表情也顿时发生了变化,甚是警惕地打量着二人。

“我说你们这两个外乡人,这两天都在打听我们那位王青天的事,怎么的,你跟他是有恩,还是有仇?”

“我们怎么可能跟王主薄有仇?”邓勇有点不乐意地插嘴道。

李宁瞪了这家伙一眼,朝着这位掌柜陪着笑脸道。

“掌柜的误会了,我们弟兄二人都姓王,跟你们那位王县令是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