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第1008章

作者:望舒慕羲和

权哲身见他蹙眉,宽慰道:“赵兄勿忧。去了高浪埠,我自有办法。”

赵立本也不知他有什么办法,却也没多问,知道对面也非是寻常人,身上指不定藏着什么秘密。

这年月,能从辽东、威海,一路自行来到锡兰的人,实是已经超越了大多数寻常人。

说不定身上就藏着几条人命,亦或者有什么秘密,就像是当初他们那群金矿暴动的人,临别之后,各奔东西,隐藏市井之间,若自己不说,谁能想到一个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人,干出过那么大的事,手上那么多人命?

只是,赵立本怎么也没想到,权哲身说的自有办法,会是那样的办法。

当他俩再度返回高浪埠后,权哲身换了身衣衫,竟带着他直奔高浪埠的都督府。

给卫兵递上去了一封信后,被惊住的赵立本低声问道:“兄弟,你这……这……”

权哲身一笑,微微摇头道:“此事,日后再说。”

“好……”

不多时,里面的卫兵出来,冲着权哲身点点头,说道:“都督有请。”

权哲身倒是不惧,赵立本也不惧怕,只是略微有些紧张,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几个卫兵引着他们进了城堡里面,这座从荷兰人手里抢过来的城堡经过了重新加固,就是大顺在这里的都督府了。

附近的教堂自然是拆了,改成了学堂,很多基督教的标志全部拆了,可是城堡的结构大体还在。

进到里面,杜锋笑呵呵地很顽皮地用朝鲜话问了声好,权哲身一惊,杜锋大笑道:“昔日北伐罗刹,我在兴国公麾下效命。天子亲征,又征朝鲜藩属火枪手随行,亦有些许交流。一晃二十年过去,恍然若梦。今见兴国公信件,说你身份,一时兴起想到往事了。坐吧。”

权哲身忙道:“北伐罗禅,朝鲜国亦多得益。随天子出兵,亦诸侯亲藩之责。学生有幸得见兴国公,特引来此地,寻些道理。”

一旁的赵立本愕然于眼前这兄弟居然是个朝鲜国的人,亦惊诧于竟然找关系能一直找到都督府……

再一想自己这些年的境遇,心里不是个滋味。

自己本来活得好好的,就是因为兴国公的盐政改革,废盐垦荒,导致他差一点家破人亡,也差一点死在了黄龙府。

现在,竟是不知道何等滋味在心间了。

他也反抗过,也杀过人,自己把握过自己的命运,自然不会因为对面是锡兰都督,就慌的坐立不安。

只是内心五味杂陈,回想着许多年前自己被迫逃亡、差点家破人亡的故事。

杜锋看赵立本神色有异,却也没问,叫人上了茶后,也不理赵立本,只问权哲身道:“兴国公说,你欲求救民富民之道,其心可嘉。叫我允你在岛上多看、多闻。尤其是让你见旧国之腐朽,过些日子可以送你去康提看看。只是,这几日不曾有从那边过来的船,你是如何来的?”

“实不相瞒,学生已来一段日子了。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便想着先看一看。加之,我身边这位,来寻弟弟,我与他也算有缘,当日渡海来天朝求学,还得他救命。是以随他一路寻找,前些日子去了宝石城,知其弟已然从军,故而……”

那封信的面子自然是足够大的,杜锋一听是从宝石城那边来的,便知道人在什么地方了,点点头道:“兄弟之情,赶来探望,实在难得。这是小事,好说。”

赵立本这时候心里再不爽,也赶忙拜谢道:“多谢都督。”

谢过之后,杜锋又道:“看望可以,但若回去,那是万万不能的。法不容情,既入了军队,便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了。”

“既是入了军队,又是战斗工兵,是拿饷的,至少要服役15年。中途退出,绝无可能。除非自己把手指头割掉,或者把大脚趾砸了。”

他这既是说在军中法度,也是在说现实。

锡兰征兵,增加军队数量,尤其是吃皇粮的拿军饷的部队,那可不是他能决定的。

军改之后,再没有地方督抚随便招兵的情况了,敢这么搞,那就真的离死不远了。

至于朝廷为什么选择在锡兰征兵,则是因为朝廷决策圈的那群人,都知道印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打起来了。

实际上,枢密院参谋总部已经定下来了大致的开战计划,并且在前段时间杜普莱克斯来与杜锋谈事之前,已经传达到了南洋都护府。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指的是战术上的。

而战略上,既然皇帝选择了枢密院决策权这一套军改方案,那么皇帝必须要做战略指导,以维系在军队的绝对威望。

所谓的开眼看世界,有时候也没那么复杂。

就像是印度地区一样。

大顺决策圈的那群人,所需要的开眼看世界,其实简单的很,并不需要多复杂的情报。

已知:

最富庶的、大顺迫切想要的、拥有硝石矿的地方,是孟加拉地区。

莫卧儿帝国崩了,各地节度使自立藩镇。

孟加拉节度使今年八十四了,人到七十古来稀,到了八十四就基本快要到股来稀的程度了。

八十四的孟加拉节度使,没有儿子。

这个问题倒不大,孟加拉节度使是什叶派的,什叶派嘛,女婿才正统。

但,孟加拉节度使犯了个大忌,一个大顺决策圈那群人随便翻翻史书,就知道肯定要出事的大忌。

他要传位给最小的外孙,小女儿的儿子。

然后,大女儿和大女婿,手里捏着海关总长的位子,顺带还是军队的军需总监。有个养子。

二女儿和二女婿,手里捏着一半的精锐骑兵。有儿子。

要传位的小外孙,是小女儿生的,今年二十出头,毛头小伙子。血气方刚,整天喊着战、战、战!

以上信息,很简单,大顺这群读过史书的人,已经足够做出一个判断了——死后,必乱。

二十岁出头,能不能当继承人?

当然可以,别说二十岁出头,哪怕十来岁七八岁都行,只要中央集权没崩,朝政稳定,十来岁当继承人当然没啥问题。

但此时已是五代十国、节度使藩镇之乱的时候了,选个20岁出头的当继承人。钱袋子、枪杆子还都不在自己手里,大姨和大姨夫还捏着海关直接负责对欧洲贸易和交涉……这不是疯了,就是老糊涂了。

看看五代十国藩镇之乱的历史,就知道,乱世之下……当然,包括大顺自己开国李过病死的旧事……也该知道,乱世之下,宁可选外姓、找义子、找义兄弟、传弟弟、能力优先,千万别找自己二十岁出头的直系继承人,那是生怕他死的慢了。

现在,大顺,法国,英国,马拉塔人、阿富汗人,这几个棋手,全都在等着八十四的那位老汗,啥时候蹬腿。

第866章 备战(九)

就这么个场面,死后要是不乱,那真的可谓是千古奇闻了。

或许,大顺的传统文化和孟加拉当然不同。

或许,大顺的历史和孟加拉的历史也完全不同。

但,这妨碍大顺的那群读过史书的人,得出一个“死后必乱”的结论吗?

显然,一点不妨碍。

这与传统、文化、历史之间的不同,没有太大的关系。

杜锋知道很快就会打起来。

也知道,皇帝和枢密院给他的命令,就是等,等到该动手的时候,也不要犹豫。

枢密院的几种方案、可能、推算,照计划实行就是。

大顺一直不动,就是在等法国的退出、等孟加拉乱起来。

而且,大顺有个巨大的优势。

因为大顺入场晚,所以大顺和那个20岁出头的继承人关系不错。

因为大顺和孟加拉的贸易额小,所以大顺和任何有志于孟加拉独立自主的继承者,关系很好。

因为大顺朝廷就是奔着收税去的,所以大顺的野心现在还没人能够看清楚。

说穿了,历史上这位20出头的小伙子,死就死在他想独立自主、搞一口通商、把贸易利润和关税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得罪了英国人、得罪了把控海关的大姨和大姨夫、得罪了买办集团的锡克商人、得罪了各大买办商。

这要是还不死,估摸着这手段和水平,在中国历代帝王里也能排进前十了。

然而他没这个水平。

所以历史上他死了。

大顺入场晚,有入场晚的好处。

大顺在印度的贸易额不多,也有贸易额不多的好处。

因为,贸易额不多,入场晚,这意味着任何一个有志于独立自主的封建君主,都会选择大顺作为盟友。

英国人入场早,所以在加尔各答,有自己的势力。

英国人的贸易额多,所以有非常强势的买办集团,和英国人合作。

已经成型的买办集团,是否会允许继承者,把关税、贸易等权力,收归政府?显然不会。

继承者安心当买办行不行?

这个选择,除非开了天眼。

否则,我有12000名骑兵、35000名火枪手、60门法国大炮、3000名精骑武士;而英国人也就七八百人、上千人……优势在我,我放在好好的一方君主不当,去当狗?

只看这数据,怎么输?

其实这数据真的很好,只是没想到出了类似于“关原战神小早川秀秋”、“晋阳城下韩康子魏桓子反戈一击”那样的事……但这种事,肯定不在纸面数据里的,看纸面确实是优势在我。

这么好的牌面,为啥要让英国人主导贸易?

为啥不能攻取加尔各答,让英国人老老实实地一口通商,把关税权拿到自己手里,主导贸易,赚更多的钱,然后击败马拉塔人、干爆阿富汗人,重现奥朗则布的辉煌时代,做印度皇帝,岂不胜过在这孟加拉列土封疆?

有这个想法,非常正常,并不算是妄想,尤其是就现在英国只能在印度屯个一二千兵、且还有法国牵扯的情况下,真的很正常。

而且在后续试探中,也发现其实英国人也没啥难打的。还抓百十个英国人,往牢里一扔,也没啥难的。

但问题在于,这种情况,敌人往往不是外面,而是内部。

内部的问题,又必然引发外部的干涉。

要解决内部问题,就得抓权,就得夺回关税自主,就得得罪买办集团、得罪大姨的海关和军需后勤势力,不然是没法对外的。

反过来也一样,要是选择先对外,那么内部的野心家、反对派们,会迅速把他坑死,让他对外失败。傻子都知道,你把英国人赶走了,下一步就是对付我们这些买办,我们这些买办能专心为你出力?坑不死你。

当然这也不是全然无解,从大顺的史书中翻出来一些史书留名的玩政治、抓军权、抓钱袋子、纵横捭阖的高手,破这个局还是很简单的——对那些历史上排名靠前的枭雄来说,这开局真的很好了,根本上不得有难度的档次。

至于说此时有资格入场的几个势力中,大顺恰就是最特别的那一个。

大顺和孟加拉的贸易,也就限于硝石。

没了。

大顺既不买孟加拉的棉布。

也不买孟加拉的鸦片。

上一篇:完美之十凶再起

下一篇:仙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