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皇 第949章

作者:星辰玖

徐光启连连点头道:「多谢皇上,只要微臣还有口气,一定随叫随到。」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对毕懋康道:「怎么样,孟侯,要不你来掌舵内阁,再辛苦几年。」

我也老了啊!

毕懋康小心的道:「皇上,微臣斗胆,微臣这年纪也不堪重任了啊!」

好吧,这毕懋康好像也七十多了。

不过,要是想当权的人,哪怕八九十岁了,只要能当上内阁首辅那也会抢着当。

毕竟内阁首辅

乃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泰昌着实没想到,他把这皇位一让这些人也跟着谦让起来。

唉,没办法,他挑选的这些人跟他的确有点像,大家都不怎么贪恋权势。

或者说,他们都认为当这内阁首辅主要是一种责任,是担负整个大明兴衰的重任。

没办法,年纪太大了,这重任的确有点担不起了。

泰昌颇为无奈道:「那你们总得推举个人出来担当这重任吧?」

徐光启和毕懋康闻言,不由朝在坐的其他人看去。

这些八部尚书除了农部尚书徐骥好像还都上年纪了,他们大多都跟毕懋康差不多大了,有的甚至比毕懋康还大,就算当首辅好像也干不了几年了。

最终,两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邹维链身上。

没办法,除了徐骥就邹维链最年轻了,这家伙好像才六十来岁。

徐骥肯定是不能当首辅的,因为他是徐光启的儿子,内阁首辅可不兴子承父业,他们也不能开这种头。

毕懋康很是干脆的道:「看样子只能辛苦德辉了。」

好吧,邹维链能力还是相当出众的,担当内阁首辅的重任完全没有问题。

泰昌微微点头道:「那行,德辉,那就辛苦你了。」

邹维链无语。

他着实没想到,跟着内阁首辅徐光启来劝谏,结果把自己给劝上了首辅之位。

没办法,这些重臣里面还真属他最年轻。

他只能拱手躬身道:「多谢皇上恩典,微臣一定尽心竭力辅佐新皇。」

泰昌刚把这些朝堂重臣送走,镇南王孙承宗竟然又找上门来。

因为他早有意让位,并准备给继位的太子来场隆重的登基大典,所以,这些新晋的公侯勋贵和异姓王他都还没有放人家走。

不过,皇位传承这么敏感的事情朝臣们来劝谏一下还可以理解,这些晋封的异姓王应该回避才对吧?

这镇南王为什么会主动找上门来呢?

他亲切的招呼孙承宗来到御书房坐下来,又命人上了香茗,随即便忍不住好奇道:「稚绳,你这么早赶过来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孙承宗连忙点头道:「是啊,微臣看了皇上的退位诏书,猛然意识到,微臣也老了,这南大营总督的重任微臣也担负不起了。」

呃,他这头带的,人家是争相效仿啊!

这南大营总督之位人家竟然也要让出来!

泰昌一看孙承宗满头的白发,心中不由一阵感慨。

这镇南王好像也八十多了,人家辛苦了这么多年是该退下来享享清福了。

他颇有些无奈道:「那你觉得这南大营总督交给谁比较好呢?」

孙承宗毫不犹豫道:「皇上,您觉得晋国公如何?」

泰昌还以为孙承宗会提拔手下亲信祖大寿呢,毕竟这员大将因为要在新荆州府坐镇,没有参加最后的大决战,所以爵位没得到晋升。

不过,曹文诏也因为曹变蛟的关系没有封王,其实也有点委屈。

毕竟,这最后的决战人家是参加了的,而且也立了大功。

但是,曹家如果封两个异姓王又有点过头了,所以,他只册封了曹变蛟,并没有册封曹文诏。

看样子孙承宗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先把南大营总督之位让给曹文诏,给人家一点安慰。

行吧,你能为大家考虑,朕也为你考虑一下。

泰昌想了想,随即微微点头道:「那行吧,这南大营总督就让文诏来,另外,朕再进封大寿为一等宁国公。

他虽然没有参

加最后的决战,接收和看守那么多的俘虏也功不可没,是朕疏忽了,等下朕就给他补上。「

哎呀,皇上简直体贴入微啊。

孙承宗不由感动道:「多谢皇上恩典。」

泰昌微微摆了摆手,随即郑重道:「稚绳,这南大营总督的重任你可以卸下来,有件事你还得帮朕担着才行。」

孙承宗连忙拱手道:「皇上请吩咐。」

泰昌细细解释道:「是这样的,朕准备组建一个长老会,也就是召集大明勋贵中的长者、老者、威望高者一起来监督新皇的治国成效。

你作为文武群臣和勋贵中的长者,这个责任你得担负起来。」

啊?

监督皇权!

孙承宗闻言,不由目瞪口呆。

他愣了好一阵,这才小心的问道:「皇上,微臣斗胆问一句,这样好吗?

历朝历代好像都没这规矩啊!「

泰昌坚定的道:「皇权是重要,但传承更重要,如果出了个无人能治的昏君,大明就完了!

当然,长老会也就是起个督促作用的,不是天天找皇帝麻烦的。

当皇帝的只要当得好好的,长老会就不用插手。」

好吧,皇上如此坚定,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很快,泰昌就把长老会的成员和章程定下来了。

大明长老会总共十三个成员,包括他这个即将退位的皇帝,六个异姓王和六个国公。

六个异姓王分别是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曹变蛟、徐光启、毕懋康。

六个国公分别是袁可立、戚金、张维贤、王徵、宋应星和曹文诏。

这十三个成员除了退位的皇帝是固定的,其他还都不是固定的,如果哪个成员年事已高实在无法胜任了又或者逝世了,替补上来的那都要经过其他十一个人的举荐和商议才能定下来。

长老会不但肩负监督皇权的重任,还负责所有勋贵的任免,也就是说,如果有哪个勋贵胡来,长老会也可以罢免。

这一下大明勋贵和皇族就通过长老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与国同戚。

长老会组建起来之后泰昌就把皇位让给太子朱由校了。

新皇登基,改元永盛,泰昌也干脆的很,直接就把乾清宫让给了永盛,并且带着一众嫔妃、宫女,包括曹化淳、刘时有等宫里掌权的太监一股脑搬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泰昌号上。

不过,他还没办法就此去游历天下享清福,很多事情他还得帮新皇或者说新太子好好规划一下才行。

第1062章 太平盛世谱新章

新年伊始朱由校便有点头大了,因为永盛朝的第一次科举就要开始了。

这科举考题怎么出?

内阁首辅邹维链是按惯例来问他最后一题,他却是怎么都想不出来。

没办法,以前这题都是泰昌出的,他可没管过。

他苦思无果之下,只能命王承恩这个伴当去请先皇了。

这会儿泰昌正带着太子朱慈烺在京城周边到处逛呢。

不过他们并不是在游玩,他们是在实地考察,准备定下扩建京城的计划。

这个本是泰昌当初给太孙朱慈烺定下的考验,不过,考虑到京城的扩建关乎整个大明的发展大计,他还是有点放心不下。

没办法,他不能真把挑子一撂不管大明今后的发展了。

万事开头难,他总得给人家起个头才行。

没想到京城的扩建计划还没定下来,王承恩却有找上来了。

这科举考题竟然还要他出!

御书房中,朱由校还是恭敬的站在一旁,浑然没有把自己当新皇。

泰昌却是皱眉道:「你既然已经继位,那就要挑起重担,不要什么事都指望着我来帮忙。」

朱由校闻言,不由尴尬道:「父皇,儿臣这不是实在想不出来吗,还请父皇教诲。」

泰昌闻言,不由无语。

难怪有王不见王这一说,这两个皇帝在一起,称呼都乱套了。

他无奈的纠正道:「你不是臣了,你是皇帝,应该自称朕。」

朱由校连忙点头道:「朕,明白了,父皇,您就教教朕吧。

这科举考题到底怎么出啊?

朕这脑子里就跟一团浆糊一样,实在想不出来。」

唉,行吧。

泰昌想了想,这才细细解释道:「科举考题怎么出关键就看你想要什么样的人才。

你出的考题就是方向,考生自然会去细细领会。

这跟后面的取士、排名也有很大的关系,考生领会了你的意图那才能金榜题名。」

这个朱由校其实也知道,问题,他就是想不出来,这考题怎么和实际需要联系到一起。

他仔细想了想,这才小心的道:「父皇,您的意思,这次出个类似盛世之治的考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