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辰玖
很多时候,古人的智慧着实让人折服,这砣机加工水晶,那真不是一般的快,坚硬的水晶到了那老把式手里那简直就跟一块豆腐一般,三下两下,一个水晶碗的碗底便被割下来了,怪异的凹凸镜面看似难以加工,老把式却是不假思索的换上磨砣,沙沙沙就是一顿磨,那动作就如同行云流水一般,一块凸镜简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成型。
原本泰昌以为加工两块镜片最少也要大半天,不曾想,还不到半个时辰,那老把式便将一块凸镜给加工好了。
他拿着凸镜片仔细看了看,不由连连点头道:“嗯,很好,就是这样的。”
这东西加工的的确很好,不但形状规整,表面经过打磨和抛光之后那是光滑的如同镜面一般,根本就不影响透视。
紧接着,他又对一旁跃跃欲试的朱由校道:“怎么样,校儿,想不想试试?”
好啊!
朱由校在旁边看了一阵,早就有点手痒了,他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个水晶碗,一屁股把那目瞪口呆的老把式拱到一边,一把换上切割用的砣,然后便熟练踩动转轴,开始切割了。
这小子果然是个天才,刚老把式的动作他也只是看了一遍而已,动起手来却跟老把式差不多,行云流水,没有丝毫停滞。
很快,一个圆形的碗底便被他割下来了,紧接着,他又换上磨砣,尝试起打磨来。
按结构来说,凹镜应该比凸镜更难加工,朱由校却是丝毫没有畏难之色,他试着操作了一番,又请教了那老把式几回,前后也只是半个多时辰的时间,一块凹镜便被他加工好了。
这下,就连那老把式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奖道:“太子殿下真乃神人也!”
朱由校这个兴奋啊,以前他做木工活的时候那都是偷偷摸摸的,生怕他父皇知道了生气,这会儿他却是在父皇的鼓励下,在众人赞赏的目光中好好的露了一手,这种感觉,简直太爽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组装的活计更是朱由校的强项,他拼装出来的桌椅板凳那都是严丝合缝,根本就看不出什么拼装的痕迹,两块镜片两个镜筒的拼装对他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在徐光启的指导下,他三下两下便把单筒望远镜给组装好了。
泰昌接过望远镜,走到窗户旁边,举起来对着远处的景物缓缓调整了一番大小镜筒的相对位置,很快,远处的景物便像拉到了眼前一般,变得清晰无比。
嗯,不错,聚焦距离大概一里左右,虽然不是很远,但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了。
他貌似已经习惯了后世的思维了,什么望远镜、凹凸镜、聚焦距离这些后世的词汇从他脑海里冒出来,他竟然一丝古怪的感觉都没有,这望远镜他也是拿到手里就会用,没有一丝生疏的感觉。
问题,光他一个人思维转换过来了还没用,他得让身边的亲信都知道发展科技的重要性,特别是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太子朱由校。
他这个儿子其实是个宝贝,如果放在后世,那就是天生的技术型人才,只是历史上他没遇到伯乐,也没什么先进的技术可学,结果一身本事全浪费在木匠活上了!
木匠活都能干得直追鲁班,可见其天分有多高。
他如果好好培养一番,让其兴趣转到武器研制乃至技术发展上,那成就简直不可限量!
第015章 希望
这简易的望远镜是做出来了,在场的人那一个个都跟猫爪了一样,想看看这东西是不是跟传说中一样神奇。
尤其是太子朱由校,这东西大部分都是他做的,他自然更想知道效果。
问题,皇上拿着不撒手啊,谁敢上手去抢!
太子朱由校都不敢,其他人自然只能眼巴巴的等着。
还好,泰昌看了一会儿便将望远镜传到朱由校手里,介绍道:“来,校儿,你试试。”
太子朱由校闻言,连忙接过望远镜,学着父皇的样子,举到右眼跟前,往远方看去。
他只是看了一眼,便满脸震惊的把望远镜挪了下来。
这东西真的这么神奇!
他是挪下来又举起来,挪下来又举起来,反反复复试了几次,这才惊叹道:“这望远镜竟然真能看清远处的东西!”
泰昌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把望远镜传给其他人试试。
这一下,整个偏殿里顿时惊叹不断,异彩连连。
泰昌也不着急,直到所有人都试了一下,望远镜最终传回他手里,他这才举起望远镜问道:“你们知道这东西有什么用吗?”
这个不就是拿来望远的吗?
众人脑海里不约而同的冒出这个疑问,不过,大家都没开口。
因为他们都清楚,皇上问的肯定不是这个。
问题,这东西除了望远还有什么用呢?
众人都皱眉沉思了一阵,泰昌这才微笑着解释道:“其实,这东西主要作用在战场上,特别是配合火炮使用。你们应该都知道,大明立朝之初就有火炮了,那个时候我们铸造出来的土炮射程大致在一里左右,后面又出现了射程在两三里左右的佛郎机炮,而现在,红毛番已经铸造出射程长达五六里的红夷大炮了。你们想想,五六里远,肉眼能看到什么?那人比蚂蚁还小,一炮下去,你都不知道打没打中!”
说到这里,他便停下来喘了口气,一旁的朱由校却是忍不住问道:“父皇,这东西能看五六里远吗?”
泰昌摇了摇头,继续解释道:“这个就是最简单最原始的望远镜,自然是看不了五六里远的,想要看得更远,就必须调整镜片的弧度和镜筒的长度,这个你们试试就知道的。总之,这望远镜就是战场中的利器,不但能查看火炮的轰击效果,还能用于侦查敌情。你们想想,如果敌人隔五六里远甚至十余里远就被我们发现了,这战场的先机是不是就到手了?如果在配合红夷大炮甚至射程更远的火炮一通猛轰,敌人是不是毫无还手之力?”
这仗还能这么打?
众人闻言,无不目瞪口呆。
紧接着,泰昌又对孙元化道:“初阳,你就是研究火炮的吧?”
孙元化连忙拱手道:“回皇上,是的,微臣在恩师的教导下研习西洋火器之法,对火炮略知一二。”
你还有师傅?
泰昌忍不住好奇道:“你师傅是谁?”
孙元化满脸崇敬的看向徐光启,微微抬手介绍道:“皇上,微臣的恩师就是徐大人。”
呃,这么巧?
看样子徐光启的能耐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大啊,随便教出个弟子来就是火炮专家!
泰昌尴尬的点了点头,随即考校道:“那你们知道现在的火炮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
这谁说的清,这会儿大明王朝的火炮技术都已经落后于西洋蛮夷了,佛朗机炮都是仿制的,红夷大炮都还没开始仿制呢。
孙元化羞愧道:“皇上恕罪,这个微臣还没摸透。”
泰昌颇为得意道:“其实,现在火炮最需要改进的就是装填方式,把火药和炮弹都从前面塞进去实在是太费时间了,像土炮和红夷大炮面对骑兵的时候都只有开一炮的机会,后面根本就来不及装填,你们可以考虑改进佛朗机炮的结构,把装填好的子炮弹从后面塞进炮管,然后以炮门顶住子炮弹,同时每门火炮多配几个子炮弹,这样一来,装填时间是不是就能缩短很多了。”
后膛装填炮弹就是后世火炮普遍采用的方式,速度那不知比前膛装填快了多少倍。
至于他为什么知道这些,那就不解释了。
他是皇帝,无需解释。
这会儿孙元化也没有追问的想法,他已经完全被这种装填方式给吸引了,整个人都陷入沉思中。
泰昌紧接着又对毕懋康道:“孟侯,你在研制燧发火枪吧?”
呃,皇上好像什么都知道!
毕懋康连忙点头道:“是的,皇上。”
泰昌又顺势引导道:“火枪其实也是战场上的利器,只要把装填方式也改成后膛装填,发射的速度就能媲美弓箭了,这样一来火枪就能完全压制弓箭,成为战场上的主导了。至于燧发枪,朕觉得最好能把燧石装进枪里面,这样下雨的时候就不怕点不着引线了,传闻萨尔浒大战之所以惨败,就是因为大雨连绵以致引线无法点着以致火枪和火炮都废了,这个教训我们必须吸取,不能一下雨就不能用火枪和火炮。”
这种火枪能造出来吗?
毕懋康闻言,同样陷入沉思之中。
紧接着,泰昌又对宋应星和王徵道:“长庚、良甫,你们对机械都颇有研究吧,朕想到个东西,你们看能用在机械上不。”
说完,他直接画了个蒸汽活塞和锅炉的草图,随即解释道:“这是个大炉子,里面装水,然后用铜管跟这个密封的活塞相连,这样一来,只要控制上下两个铜管的蒸汽进出活塞便会自己不停的动,你们想想,这东西用在砣机上是不是就不用人去踩踏板了,还有,用活塞代替人工,这砣机上的磨砣什么的转动速度是不是就变得很稳定了?类似砣机这样的机械很多吧,只要这样的活塞做出来,是不是能让这些机器都自己动呢?”
机械还能自己动?
王徵和宋应星闻言皆是满脸震惊的陷入沉思中。
泰昌其实想教这些人更多东西,可惜他脑子里装的全是医学知识,在武器和机械方面他能想到的也就是这些表面的东西而已,至于改进和发展他就只能寄希望于这些专业人士了。
希望这些人能根据他提点的方向尽快将大明推进蒸汽时代吧。
他又转头看了看自己的儿子,随即无限感慨道:“校儿,你应该清楚你的责任,你将来也是要君临天下的,大明能否走向强盛,主要就看你引领大明走向何方。你应该也能想的到,如果明军将士全部配上新型火枪和火炮,那将多么的无敌。你的天赋可以说是千年都难得一遇,父皇相信,只要你认真跟这些老师学习,新型火枪和火炮对你来说都不是问题,父皇也希望你能好好学,争取做个千古名君。”
朱由校还从来没被人这么夸奖过呢,特别是他的父皇这么夸奖。
小家伙激动的连连点头道:“父皇,孩儿明白了,孩儿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两代皇帝重视,最少四五十年的迅猛发展,大明应该能重新回到世界之巅了吧!
泰昌抬头看向窗外的蓝天,眼中满是憧憬之色。
第016章 天灾
世事无常,人也很少有一帆风顺的。
泰昌正憧憬着尽快造出新式火枪和火炮来横扫天下呢,西北却传来一个极坏的消息。
今年关中和陕北的旱情特别严重,农田几乎颗粒无收,很多老百姓都沦为流民开始向郧阳抚治辖下的关中和南阳等地迁徙了。
唉,小冰河天灾大明终究是躲不过去啊!
这场连绵上百年的自然灾害简直就是大明的梦魇,自弘治年间大明北疆的气温就开始缓慢下降了,到了万历中期气温下降的幅度更是陡然加剧,寒冷的空气逐步把雨水推向南方,直接导致北方旱灾不断,南方洪灾不断。
到泰昌元年,西北的旱灾其实已经持续几十年了,只是有时候旱灾特别严重,有时候比较轻而已。
历史上的天启朝和崇祯朝更不得了,那时候大明西北可以说是十年九旱,而且旱灾影响的区域越来越广,越来越广,先陕西,后山西,再到河南,整个西北三省上千万老百姓因此失去食物来源,被迫沦为流民。
可以说,这场天灾就是大明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要不然,大明倾国之力还能干不过总人口不到百万的建奴?
问题就是小冰河天灾消耗了大明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大明王朝根本就没办法全力去对付建奴啊!
流民饿极了那可是会造反的,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大明必亡!
泰昌看着郧阳抚治递上来的奏折,顿时眉头紧皱。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他坐在那里皱眉沉思了一阵,还真想到了。
红薯和土豆!
历史上,小冰河天灾其实延续到清朝还没有结束,但是靠这两样东西清朝的人口却实现了爆炸式增长,可见这两样东西威力之大。
传闻红薯和土豆都是从南洋吕宋引进的,一开始只是在东南沿海的福建有人载种,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慢慢传到内陆和北方。
这会儿这东西也不知道传到哪里了,让其慢慢传播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找到优质的种苗大力推广,这样应该就能解决粮食危机了。
不过,远水还解不了近火,红薯和土豆在整个大明推广开来最少也需要几年时间,现在的几十万流民如果不管可不行,流民饿极了那是真会造反的。
这种事情可不是明末才出现的,自弘治年间开始,流民造反这种事情从便时有发生,郧阳抚治就是为了专门应对西北流民造反而设置的。
郧阳抚治全称抚治郧阳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其抚治的地方足有五道八府九州,地域之大,超过了大明任何一个行省,而西北发生大型自然灾害的时候,流民就喜欢往这些地方窜,传闻旱灾最严重的几次都有上百万流民涌入郧阳抚治地方,其中最多的一次甚至多达两百多万。
泰昌专门去翻阅过郧阳抚治自设立以来的各种记载,自弘治年间开始光是流民造反的记录就多达十余次,只是规模都不是很大,基本上是刚一起事便被郧阳抚治调集大军平定了。
这个时候如果西北流民再起事,能不能平定就不好说了,因为大明这会儿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军可以调集啊!
看样子只有命骆养性将从福王府里抄出来的粮食送到郧阳去应急了。
上一篇:刚刚被贬,你告诉我这里是遮天?
下一篇:全球轮回:我的身份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