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了道医之后 第489章

作者:忽悠啊

三日游后,带着黄金,宝石,丝绸,还有礼部官员灌输给他们的话,回到了突厥账中。

甚至到了账中,看着那些还穿着皮毛的突厥,那使者心中突然生出了一个念头:土包子,乡巴佬。

“若是来世能投生东土,那是多大的福报啊。”

义成公主见他们这副模样,又把唐军吹成了天兵天将一般,将皇宫吹成了天上宫阙。

而军中也迅速传播了许多不利军心的传言。

“谈和吧!”疑成公主开口,看向那个快小自己四十岁的丈夫,心中骂道:“短见识的蠢猪。”

若是没有这种猪队友,长安城破,指日可待。

随后李世民便和颉利可汗在便桥结下盟约,杀白马作誓,送了几千两黄金,白银,和数千匹丝绸,各种瓷器,茶叶,美酒……若非颉利可汗害怕义成公主……只怕还要带个宗室女回去和亲。

唐代为人诟病的一个,就是和亲政策。

不过确实政治意义重大,为以后的“自古以来”,做出了依据。

颉利突厥退去了兵马,那边突利也不可能死磕,要求建立边境盐茶交易的榷场,不能阻挠盐和粮食的交易。

李世民自然是答应了下来,他们要粮食和盐,茶叶,丝绸的交易,大唐也要马匹和畜牲。

只是开辟榷场,容易造成对边境将领的腐败,和倒戈。

但突厥贵族更容易腐败,他们是马背上的政权,逐水草而居,而商贸的交易,可以令贵族在边境城池居住,只需要让奴隶去放牧就可以了。

突厥退兵。

李世民心中松了一口气。

突厥消停了,只是稍微减少了一些压力。

山东大旱了,河南大旱了,太原蝗灾已经初见苗头。

但好在当地世家大族已经知道可以捐钱粮买官的政策了。

加上突厥退兵,李唐不像是短命之相,因此已经有人开始做吃螃蟹的人了。

工部以工代赈,重建因战乱摧毁的城墙,这回要垒得又厚又高。

又派出官员,修建水利,大旱之下,就是要万众一心。

又免了灾区的税,现在李唐朝廷是彻底穷了。

军队方面,正在搞屯田,开辟荒地。

同时李郸道献计,将人在地在,人死地失。

不如将旱区重灾区百姓迁移一部分去南方,如今地气南移,北方多灾,在南方起码饿不死。

李世民觉得可行,顺便可以把北方那些旱灾地区的世家顺便分宗一部分到南方去。

这是个阳谋。

那些世家大族自然是饿不死,但是太多庶出的子弟了,自己家保留田产可以不用动,分出一部分南移也有条活路。

这条计策和捐钱粮买官合用有奇效。

当下山东也好,河南也罢,大量世家旁支庶系,向南迁徙。

一些没有关系的迁徙到了湖南,广西,岭南之地,跟当地土著斗法,想来应该会加速他们的汉化。

一些有关系的,不愿意往太南迁徙的,便在AH,江西,等稍微富饶些的地方定居下来。

而原本大旱的地方,也有一些没那么旱的,或者靠近河道的地方,也是可以养活一些百姓的。

这么一大串政令下来,到底归附了一些民心。

而等着孙真人到达长安,李郸道也终于被李世民想起来有布阵之功,要封赏的。

李世民对李郸道其实是有些忌惮的,佛也好,道也好,总是要搞一搞平衡的。

但是佛门实在不上道,目前还没有成功稳定联系上他的。

或者说能联系上的,被道家斩了。

而且群臣信佛者多,皇帝信道,就可以形成制衡,所以李世民也只能暂时亲近道门。

孙真人一路讲学,被各地世家接待,官府厚誉,有着“医家圣贤”的名号,如今进京,正是给李世民添加“德行”的好机会。

作为孙真人的弟子,在朝为官,有功之臣,那些封赏也不能赖掉。

第735章 讨要灵感寺

这日早朝,李世民将没能守住北方的诸多官员贬了,没杀。

如今正是用人之计。

又赏了尉迟敬德一些金子,玉石。

这是自家人。

然后又问李郸道:“爱卿布阵挡下十万大军,想要什么奖赏啊?”

李郸道也不说自己什么都不想要,那更会引起帝王的忌惮。

李郸道想想,开口道:“我师孙思邈真人从南方到此来,一路讲学,但是还没有什么地方住,因此想要陛下在太白山下建立一所医道学宫。”

“太医署还是小了点,全国医者汇聚在那里也太挤了些,况且也不够清净,不像是做学问的地方。”

李世民尴尬:他的私库没钱,国库更没钱。

但是也不好拒绝李郸道,于是开口道:“朕记得太白山原本就是孙真人潜修的地方吧,那朕便将太白山封给孙真人吧,再赐号济民。”

“至于给真人做什么官,还是明日问过再好。”

李郸道知道皇帝没钱,但既然把太白山封给了自家老师,那就自己做个学宫呗。

等明日,孙真人进宫,李世民肯定会问一些长生的问题,到时候就可以转移到“帝王长生”和“万民长生”的问题上来。

说不得就建立一个“大唐卫生部”了,不求和六部同级,若是能和九寺同级就行了。

孙真人本不愿入朝为官,若是专门管这个,想来还是有一番作为的。

“你呢?你就没有什么想要的?”李世民问李郸道。

我想要成仙,你也给不了啊。李郸道心中一念。

又念到,如果自己不要点什么,只怕皇帝都不会安心。

“陛下,把灵感寺赐予贫道吧。”

“你不是道人?怎么要起寺庙来了?”李世民好奇道。

李郸道笑道:“臣是高道,高道不忌僧,灵感寺和玄都观相应,是个风水宝地,若是荒废了,可惜,贫道前些日子收了两个和尚做徒弟,正好主持灵感寺。”

李世民还想着靠着佛门制衡李郸道,现在听到李郸道这种言论,不免好奇。

转头看向萧瑀。

萧瑀和傅奕原来吵架就吵输了,但是依然想要战斗。

而且李世民看向了他,就说明自己还只能站着佛门这边,不能改换阵营。

“高道不忌僧。”萧瑀似乎和善,笑道:“老夫听说道人最是恭谦,没有听说过自己说自己是高道,更何况老夫观李大夫年纪尚轻,却在陛下这老聃圣人之后面前号高道。”

李郸道认真回道:“佛家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言论比我可过激多了,我自称高道,自然是我道行高,德行高,而不是资格高,年纪高。”

傅奕也开口支持李郸道:“佛教就是蛮夷的宗教,只有道教是我本土的宗教,既然我们有了道教,又何必去信胡教?本质其实是一样的。”

“蛮夷来我中国学习礼义。”

“我中国却向蛮夷学习宗教。”

“这不是乱了套了吗?”傅奕哼唧道:“和尚拜道士为师,就跟小国王子来中土求学是一样,我是没有觉得有什么稀奇的。”

傅奕一开口,便把萧瑀的嘴巴堵住了。

两个人经常因为信仰不同,政见观念不同而吵架。

萧瑀没有容人之量,连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跟他做对都要诬告。

但这其实是萧瑀的自保之术,他是前隋皇亲国戚,只能用来平衡李世民的麾下。

这是另一种智慧。

要不然萧瑀也不会六次罢相,六次回来。

“灵感寺已经封寺多年,要开寺还得有个缘由。”

李郸道开口:“为先皇后,隐太子,海陵刺王殿下祈福如何?”

李郸道一句话便拿捏住了李世民。

窦皇后是信佛的。

“准了。”李世民挥手:“你那两个弟子德行如何?可能为一寺主持?”

“我那大徒弟八戒和尚,佛法高深。”

“其曾经一步一步欲往天竺欲问佛陀真经,等行至敦煌,便自悟了,如今隐约有大宗师气象,发现中土便有真经,不必外求。”

李郸道自然对八戒和尚一阵胡吹。

不过“灵感寺”取自观世音,其全称为“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可以说是灵感寺就是观音禅院。

李郸道将灵感寺要来,一是为八戒和尚谋个禅宗道场,二是回敬观音。

“灵感寺名名声不显,还请陛下再赐一名。”

“既然是祭奠母后,和朕的两个兄弟,那便对应东宫吧,东宫青龙主之,改名叫青龙寺吧。”

“多谢陛下!”李郸道得了赏赐。

而李世民点点头,随后又问起了旱情,还有旱区移民的事情。

“今年若无外犯,便不再打仗,百姓修养生息恢复民生要紧。”李世民开口道:“但突厥之患依然如梗在喉,如今虽然结成盟约,却不可不防,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修补长城如何?秦长城虽然失修了一部分,但要修补还是可以修补的。”萧瑀开口。

李世民想想,这似乎是个可行的办法,但是调用民夫太多了,容易造反。

前朝就是因大运河埋下隐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