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全都要 第88章

作者:浙东匹夫

剩下的都是普通工人,这种事儿跟他们也没关系,到哪儿都是打工的。

朱怡婷还请求顾辙在回去之前,给所有管理层和技术层说几句,鼓舞一下士气。

顾辙原本没这个打算,但看人也不多,一个会议室就坐得下,就关起门来随便说几句。

他毕竟是文理兼通的、又搞过科研又当过律师,鼓动人心方面还是信手拈来的,并不比马老板差多少。

人到齐之后,顾辙很是随和地坐在主席位上,用近乎家常的语气说道:

“海昌要跟我们打价格战,这风声朱总都跟大家通报过了吧。我平时也不干涉公司日常经营,我觉得没什么难应付的, 就一个要求,希望大家战略上藐视对手, 战术上重视对手。

我觉得, 海昌今天扮演的角色, 适合用我的生活经验来做个比喻——大家可能不知道,一年半之前, 我还是个一百七八十斤的胖子,现在减到一百四了,所以我就拿减肥举例子。

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公司, 就像是一个没有捕猎能力的人,野外生存时只能吃吃素,如果有竞争对手发动价格战把容易采的浆果都采了,他就有可能饿病、饿伤, 甚至饿死。

但是,对于有竞争力新产品的公司而言,他可以打猎,浆果被采了就采了好了, 他可以吃肉, 无非吃肉没那么稳定,但绝对美味。

对他而言, 暂时的饥饿从来没有饿死的风险, 最多只是跟我们减肥人士轻断食一样——

我刚开始减肥的时候, 就尝试每天连续16个小时不吃东西,包括睡觉时间啊, 也就是睡前6小时加起床后2小时, 加上中间睡眠8小时,很容易做到吧?

坚持一段时间后, 就改为每周抽两天不间隔的日子,我一般是周二和周五,全天只吃高纤维蔬菜, 还有少量水果, 淀粉脂肪全断。

试了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身体很舒服。之前因为吃太饱而犯困的情况都没了, 肝被脂肪包裹的倦怠感也没了。

站在人的整体而言, 这种轻断食绝对是好事, 但是, 站在个体细胞而言,倒未必——轻断食能够促进肌体在暂时功能不足时,把衰老细胞自噬掉。

所以,天元光学面对海昌这种程度的挑战,是肯定不会有事的。大家只要别做衰老细胞,保持大脑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新陈代谢能力,也一样不会有事。”

顾辙这番话,说起来很是平易近人,完全是拿个人生活经验在拉家常。但是鼓舞士气兼敲打的效果,却是出奇的好。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被他诠释得淋漓尽致:公司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肯定不虚的,细胞的命运就不好说了。

人群中个别打算靠学校里的知识用一辈子的故步自封者,已经开始不寒而栗了。

就像华为陷入懈怠的时候,制裁能让自己紧张起来。饥饿总是能让机体把衰老细胞自噬掉,吐故纳新。

当然,必须澄清一点,顾辙一辈子都没有学历歧视,也没有能力歧视。事实上哪怕是大多数挑学历的顶级大公司,实际上也没有学历歧视。

挑学历的目的不是学历本身,而是快速鉴别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态度。

成绩差的、能力差的人,顾辙也会用。只是学习速度慢的人在他这儿混不开罢了。世界变化太快,知识过气也很快,知识存量价值不大,学习速度才有价值。

而且天元光学说到底是一家生产型企业,其实也没多高能力要求。老细胞也不会真的被自噬,

无非是表现不好的就一辈子在天元光学混下去,不可能被顾辙提拔到天元科技、搞高端工作。

顾辙对他们还是有期待的, 总希望自己的早期员工里,能有跟阿狸巴巴那种“从前台接待到高管”的励志典范, 自己争气一点, 从产线调试往高端研发走。

……

花了一整个周末的时间、整肃了公司内部的人员心态之后,顾辙就暂时把天元光学这边的工作抛在了脑后。

主要是那些按部就班推进的事情,他关不关注都一样, 进度并不会因主观意志而改变。

另一方面,作为二十年后重生回来的人,顾辙习惯了等待“慢真相”,不会听风就是雨,毛毛躁躁。

他心中其实很清楚,海昌的价格战措施,如今只是放出风声来。真到全面落地实施,肯定有个时间差,还不会太短。

林静静那边一搜集到情报就火急火燎上报,那是小姑娘没经验。

说个最简单的道理:从海昌决定降价,到经销商、门店实际降价,一个月的时间差总要吧?不然经销商之前已经预拿的货怎么办?公司要求降价销售,经销商就承担这笔差价损失不成?

当然,海昌也可以选择“直接给经销商已经拿的、但还没卖出去的存货返点”,在后续进货时折抵经销商的货款。

但这同样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经销商肯定会想办法数据造假、把近期已经卖出去的一部分货说成是还没卖出去、将来会低价卖、再配合开票做账时腾挪一下。就可以从海昌那边多骗一些返点。

具体操作未必都会如顾辙人生经验所能料到的一模一样,但操作空间绝对是巨大的。

所以指望传统线下经销商渠道的大企业,要调价绝对需要设置一段提前通知的缓冲期,给经销商消化已经进了但还没卖完的高价存货。

这样到了时间还没卖完的,厂家也不负责了,不退不补,把投机取巧操作空间压缩到最低。

所以,9月15日回校上课之后,顾辙就把上述分析,跟林静静交代了一下,让她和徐嵩继续跟线人经销商保持联系,继续打探,让他们不用紧张。

林静静和徐嵩听了顾辙的分析后,也意识到自己还是太年轻,跟顾哥水平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对顾辙也是愈发佩服,绝对信任,指哪打哪。

短短一周之后,随着新情报落地,顾辙的猜测被一一证实。

9月20日,周六,林静静得到最新一批内幕消息时,激动地给顾辙打了电话:

“顾哥你猜的太准了!海昌方面目前说的给经销商的降价缓冲期,是持续到9月30号,中间两周多的时间就是给他们清高价存货尾货的。

新的价格策略据说是国庆假期期间才正式推出,还搞了配套的消费者酬宾活动。他们的300度离心软镜目前给到经销商的进货价,我也打听到了,好像是50块左右。

之前存货比较多的经销商,也可以申请暂缓降价,有一到两周的缓冲期,不过越早响应海昌的,后续能拿到更好的返点和其他优惠条件。”

顾辙在电话里听了这些情报,也是非常平静,随口指示了几句。

就像是古装戏里将领听了哨兵汇报军情后,淡淡一句“再探再报”。

海昌给经销商卖50块一副,这个价格也让顾辙没太紧张了。可见虽然是价格战,海昌依然比天元光学售价要高三分之二左右。

当然,海昌卖的东西都是打着“海昌”这个商标和品牌的,这根天元是个巨大的差距。天元是刚成立的公司,品牌就是个不值钱的烂货,没有品牌溢价,只有技术溢价。

到了小城市消费者那儿,如果看到零售价50的天元隐形眼镜和零售价80的海昌隐形眼镜,多半还是会买海昌的,毕竟海昌的牌子已经见了好多年了。

只有那些经常上网、关注科技资讯的消息灵通聪明人,才知道天元和海昌的镜片技术含量和质量其实差不多。

好在按照海昌现在的降价策略落实速度,顾辙的时间也是完全足够。

他那边之前是9月14开始试流新产线的,到21日已经磨合好了、该给的改良意见和操作规程也都制定了出来。

22日周一回来上班,已经可以把相关文档都给到上游设备供应商,把后续要扩产的价值二三十万美元的生产设备,全部生产到位。

而美瞳生产线那边,从22日开始,第一条试产线就算全速运作了,每天也能生产出几百副美瞳,先把货攒一攒。

到国庆放假的时候,之前的存货差不多相当于十天的产量,能有个七八千副美瞳随时可以上架淘宝。

而海昌是没有离心法美瞳生产技术和授权的,这条新赛道上,他们想打价格战都没法打。

顾辙能卖得比海昌的模铸法美瞳生产成本还便宜,海昌如果继续跟进那就是找死。

第48章 扮猪吃虎的时间窗口不多了

在筹备应对海昌的价格战竞争过程中,顾辙看似平淡安稳地渡过了两周。

外界不知情的业内人士,尤其是那些骑墙的经销商們,还以为顾辙什么都没干、面对海昌的挑战无法应对。

个别比较“机警”的经销商,还暂时暗暗调低了从淘宝渠道进货天元隐形眼镜的规模,而选择把海昌的高价老镜片尽快忽悠脱手,随时准备迎接新的进货格局。

时间很快来到了国庆长假前夕。整个九月份,顾辙在上课方面还是比较积极的, 毕竟才选完课的第一个月,老师管得还相对严。顾辙现在多露脸几次,也是为了后续三个月可以轻松、多翘课到时候直接过考。

对于考试的通过,顾辙是完全不担心的,因为他大二选的课很多都是凑数的,前世多少学过一点,要么是前世工作中就用到过的东西, 只有一些物理课需要他花点心思,而数学课已经完全没有了。

之所以选物理课,也是考虑到将来如果能按计划搞石墨烯,那么研究生阶段选专业需要略微偏物理一点,才不容易穿帮。

否则一个硕士阶段读材料化学专业的人,将来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说出去也没人信不是么。

竺可桢学院的本科阶段是可以通识教育的,交流研究生就要分专业方向了,顾辙最希望的还是混个材料物理方面的研究生,读研之后就直接甩成果让导师放他尽快毕业,甚至可以不惜做一点交易。

保研交流的事儿,这学期期末就能敲定,在此之前,顾辙也需要做一点铺垫。

一方面希望教他物理课的那些老师,能帮他说说话。

另一方面,也希望本校几个化学大牛, 能理解他,支持他, 到时候学校安排名额时,别给他拖后腿。

这种事情也是不得不防的,有时候别人也未必是给他使绊子,而是不了解情况。自以为为他好,希望他读化学,顾辙必须未雨绸缪。

否则,虽然交流读研肯定是板上钉钉。但具体方向、学校介绍他去斯坦福时到哪个院跟哪个导师,就未必尽如人意了。

9月30这天中午,上完课之后,顾辙就把眼前的情况梳理了一下,发现物理老师那边都还好说。

虽然顾辙在物理方面成绩没有很出彩,但他这种自带光环的学神肯去学物理,本校那些执掌物理的教授肯定是举双手赞成的。

所以,关键是让化学方向的大牛教授们别挽留他,事儿就成了九成了。

看来看去,最关键的还是跟顾辙合作过多次、之前就对顾辙颇为看重的郑健教授。只要郑教授表示鼓励他转去物理方向,学校方面肯定就全力投入支持了,斯坦福那边也会乐于接受的。

顾辙琢磨了一下,刚好他的天元科技(不是天元光学)需要为下一阶段的科研工作,多招几个实验人员。

之前搞隐形眼镜材料时的三个室友,能力已经明显不足以开更高深的坑了,还需要好好学习提高几年。

这次,就直接招应届博士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好了。跟郑教授聊聊,看看他带的研究生,以及其他本校大牛教授的研究生,有没有可以挖的,也算是互利共赢,到时候他们帮顾辙说话,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且,趁着美瞳正式投放量产之前的时机来招人,正好也可以避免一些趋炎附势之人来投。

能更好地筛选出谁才是真正对材料科研感兴趣,而不仅仅只是想投奔一家有钱的公司。

顾辙不排斥贪财的人,正如华为也不排斥贪财的人。但高薪只是对努力搞科研的人的奖励,而不是一种把不爱科研的人转变得爱科研的扭曲人性工具。

顾辙最希望的,就是不爱科研的就别来,但只要爱,来了,也做出成绩了,钱绝对不会少。

假装出来的“诈骗式好学”完全没有意义,浪费双方的人生而已。

……

怀着这样种种考虑,午饭过后、午休时分,顾辙预约了郑教授的时间,到他办公室聊聊。

一进门,顾辙也不直接提招人和说情的事儿,而是先跟郑教授套近乎聊聊学术,把两本JMC(化学材料)和MRC(高分子快报)丢在办公桌上,这才回身自助倒水。

顾辙已经是大老板了,不过在学校里,他还是会亲自到饮水机上接水,不会让教授给他倒。

这上面的文章,正是他五月份居家隔离期间闭关写的,没有动用郑教授的关系,也完全是他自己署名,连通讯都没让,纯是属于他公司的项目。

也正因为如此,期刊审稿时间久了一点,五月份投的九月底印发的期刊上才登出来,足足花了四个月。这还是顾辙在相关圈子里已经略微有点名声的情况下。

(注:业界名声并不能让论文作者在双盲同行评审中占优,因为评审同行不知道你是谁。但是业界名声大,可以让期刊编辑重视你,帮你安排同行评审的时候流程走快一点。)

郑教授虽然算学界大牛,但他也不可能材料化学领域的期刊全部都看。

接过期刊之后,他还愣了一下,仔细寻找了一下目录,才发现顾辙在上面各发了一篇文章,都是关于离心法美瞳材料的。

当然,这些文章上公开的技术细节还是比较少的,都是些大而化之的理论推演和实验思路,也确实公开了一丁点有证明价值的实验数据,属于“确保论文能被发表”的最低限度。

多余的部分,当然至今还处在保密状态,还在那些美瞳材料专利申请文件里躺着呢,只要顾辙不申请进入实质审查,各国专利局就不会披露相关信息。

要是公开得太多,顾辙卖给依视路专利时就买不上那么高价了。虽然在后公开并不影响保护,却会给同行反应时间,也容易启发同行。

郑教授大致看完之后,只是淡淡地笑道:“怎么想到给RSC的期刊投文章了?这不像你的风格啊,你这人讨厌英伦风,在学校里都出名了,听说买车都特地鄙视宾利劳斯非要买迈巴赫?”

RSC全名是阴国皇家化学学会,R是皇家(Royal)的首字母缩写,JMC这些期刊都是RSC旗下的。

与之对应的有ASC,是米国化学学会,旗下的CM(材料化学)就跟RSC的JMC相对应。都属于化学领域第三梯队的SCI期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