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734章

作者:臊眉耷目

刘琦闻言笑了。

“朕就知道了……罢了,今日好不容易见面,朕给你个机会,有什么难做的,统统一股脑的说出来,朕能给你解决的,统统给你解决,但你要是瞒着不说,以后出了什么问题,可别怪朕不讲情面。”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龙兴之地

刘琦就是不问,李典也是要说的。

刘琦问完,便见李典撂下了酒爵,向着刘琦拱了拱手,道:“陛下稍候,容臣拿几件东西过来!”

说罢,便见李典起身,径直出去了。

刘琦也不着急,只是慢悠悠的喝酒等他。

少时,便见六名侍从在他的带领下,来到了刘琦的面前,这六名侍从两两端着一个木制托盘,来到了刘琦的面前。

他们将托盘放下,然后向刘琦施礼问安。

李典挥了挥手,让他们先行下去。

“这是什么?”刘琦皱着眉问道。

“这是南阳境内,开拓的新田中未曾在郡署登记的具体田亩数,还有欠下的税数,臣一笔一笔的都记录在案,特禀呈于陛下。”

刘琦闻言颇有些惊诧。

“朕施行人头税入地,就是为了一统税制,改除弊政,如今为何竟然有人敢拒不纳税?这不是和朝廷对着干吗?这种东西,你给朕看什么?堂堂一方太守,连这点小事都解决不了?你这个两千石是不是也干到头了?”

面对刘琦的斥责,李典回报的则是无奈的苦笑。

“臣,手中有兵有将,陛下一句话,臣自然可以强行征税,绝不含糊,臣也不怕得罪人,臣当年投效陛下,连家中族长和从兄都尽皆得罪了,还怕得罪旁人么?”

“那你还为何如此放纵他们?”

“臣不想得罪的……是陛下啊。”

刘琦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典叹息道:“陛下,您忘了,这南阳郡是什么地方?”

刘琦一挑眉,反问道:“什么地方?”

李典长叹口口气:“此乃是大汉的龙兴之地!难道陛下忘记了?”

刘琦闻言一愣,接着不由笑道:“朕自然知晓这里是龙兴之地,所以朕当年任凭牛辅和贾诩在此纵横,就是为了打破望族在此地对资源的垄断,如今新政已下,难道他们还敢违规乱法?朕的天下,容不得光武的龙兴之地作祟!”

“陛下,您想错了,南阳郡早就已经不是光武的龙兴之帝了,这里现在是您的龙兴之地,包括南郡也一样!”

刘琦一下子就愣住了。

他皱眉细思半晌,道:“朕的祖籍,不是在山阳么?难道朕记错了?”

李典笑了:“陛下莫要玩笑臣,陛下自然是没记错祖籍,但南阳郡和南郡,对于您来说,却比根基还要根基,更是您的发迹之地,陛下亲人的人脉,也都大多遍布于此……所以说,自打陛下登基,在这地方上,南阳和南郡就是陛下的龙兴之地了,虽然未有名诏公示,但在天下人的心中,此事已然是默认了。”

刘琦用手轻轻地敲击着桌案,旁边的任姝和邹氏,一声都不敢吭,只是默默的听着。

“现如今,陛下登基之后,下令诸郡大力开垦新田,用以增产,但是大面积的开垦新田,光靠郡署,自然是没有那个力量的……能够帮助郡署解决问题的,还是本地的望族!但人头税入地,已经让望族们损失惨重了……”

刘琦出言打断了李典:“那叫损失惨重吗?那本来就是摄取的不义之财。”

李典道:“陛下此言甚是,只是在他们看来,却的确是损失……所以开垦新田,若无望族出力,绝不会收到巨大的成效。”

刘琦轻轻地舔了舔嘴唇:“所以,开垦的新田,一部分不计入官署的地册,如此便等于是添补了他们所谓的亏空,是么?”

李典叹息道:“是啊。”

“这种情况,在各郡都有发生,还是只有南阳和南郡才有?”

李典忙道:“外郡是何情况,臣说不好,但南阳和南郡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多的,而且两郡的望族情况也比较复杂,他们跟朝堂的重臣也多有牵连,个中利益颇为复杂……”

“都是哪些重臣?”刘琦微笑道。

“这个……”李典有点没好意思说。

其实不用李典说,刘琦大概也能猜到。

蔡家,蒯家,马家……甚至还包括张允,庞统,刘磐,刘修,刘琮,刘表,蔡觅……哪一个与南阳和南郡的士族望族都是有些关系的,这当中自然也存在利益纠葛。

如今刘琦当了皇帝,正所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纵然不是他的主观意愿,但当初与他有错综复杂关系的人,自然也开始逐渐向特权阶级进化。

刘琦眯起了眼睛,用手轻轻地捶打着桌面,敲击的速度也开始明显的加快。

李典虽然有一段时间没有跟刘琦见过面了,但他对刘琦的行为和动作还是比较了解的,他知晓刘琦现在的表现,毫无疑问就是动了杀念。

李典随即向刘琦谏言道:“陛下,其实这种事,是防不胜防的,历朝历代皆有之,哪一位登基的帝王没有几个嫡系,而又有几位帝王之亲,在民间没有他们自己的势力?这种事就和党争一样,是无法杜绝的,靠杀是没用心!”

刘琦沉吟了片刻,突然扭头看向任姝和邹氏道:“你们先行回去休息吧,朕有些话,要单独和曼成聊。”

任姝知道这种时候,刘琦有些话自然是不方便让女眷们听的,于是便站起身,向着刘琦和李典行礼告辞。

一旁的邹氏也随即起身。

待两位贵人走后,刘琦遂对李典道:“古往今来,这种特权之事屡禁不止,无可避免,这点朕能够理解,但万事都需要有一个度,只要是不过了这个度,有些事朕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顿了顿,却见刘琦又冲着李典道:“朕知道,其实有时候,你们这些一方太守看似风光无限,实则于上于下,都需有所平衡,你们也是很难的。”

李典听了刘琦的话,心中很是感动。

他冲着刘琦拱手道:“多谢陛下体谅……只是,陛下所说的度,到底在什么地方,臣心中实在有些不解,还请陛下示下,如此也方便臣日后为陛下监察。”

“些许田亩和税赋利润的事,朕可以容忍的,但朝廷人事上的事权力,朕绝不外放,一丝一毫都不行……你明白朕的意思了么?”

李典恍然而悟。

刘琦眼下所指的是——科举!

只要在这方面,中央能够把持,地方和朝堂上的朝臣们,不因私利而渗透,刘琦就不会做出过激的手段。

但是当人事权力开始受到碰触的时候,想来刘琦就一定会有动作了。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私访

南郡和南阳郡目下发生的事情,给刘琦提了个醒,他在深宫中坐着,虽然行使的都是有利于大汉朝国本的政策,但上面的政策到了下面必然会有所偏差,这是他在雒阳深宫中所看不到的。

而且,新时代的国家,必然也会滋生出新时代的特权阶级,这一点是无可避免的,刘琦不能彻底的消灭这种现象……别说是刘琦,圣人也做不到。

刘琦所能够做的,就是在这种大体环境下,保证皇权,财权以及人事权力不因为这些事而旁落。

在返回房间之后,刘琦躺在床榻上,在脑海中朦胧着开始过这些事情,越想眼皮越沉,最终头一歪,就要沉沉睡去。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直睡在偏室的邹氏,却悄悄的来到了刘琦床榻前,然后蹑手蹑脚地爬了上来。

眼看着就要睡过去的刘琦被这位大姐弄的直接一个激灵,他急忙睁眼去看。

黑夜之中,刘琦朦胧的看到的是一张绝美的脸庞,正居高留下的俯视着自己,窗外的月光挥洒在女人的身上,将气氛调节的更加微妙。

“陛下……”邹氏双眸含春,口中的热气轻轻地吐在刘琦的脸颊上,很舒服。

刘琦伸手摸了摸邹氏的脸颊,笑道:“二姐,你还是回去睡吧,朕今日……真的很累,喝多了。”

邹氏低声嘤嘤道:“陛下,妾身已经快三旬的年纪了,可是至今还无忧所出,若是再过两年,妾身怕是就没有当娘亲的能力了,这一次跟陛下出巡,妾身已经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都要为陛下怀上一个龙种。”

刘琦闻言苦笑:“二姐的心情,朕能够理解……只是今天真的是喝的太累了,要不……改日?”

邹氏的脸上出现了几分幽怨之情:“陛下,要孩子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一夜怕是都未必能成,妾身不想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说到这里的时候,邹氏的眼眸中仿佛都要落下泪来了。

刘琦见状不由苦笑。

自己果然是对女人没有什么抵抗力啊,特别是这种风情万种的漂亮女人,哪怕已是自家妇人,但对方只要一发嗲,自己就没有底线的什么事都想答应。

“唉,二姐,朕今日真的是有些喝高了,没有精力,二姐若是想要……自己动手便是,朕着实是一下都动不了了。”

邹氏闻言先是一愣,接着露出了妩媚的笑。

“不劳陛下劳累,一切交给妾身便是。”

说罢,便见邹氏骑在刘琦的身上,伸手去为刘琦宽衣。

……

第二日,直到日上三竿的时辰,刘琦才穿衣出来,他哈欠连天,显得极为疲乏。

不知道的人,都以为陛下是酒量不济,被李典给喝成这幅样子的。

只有刘琦心中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

昨夜躺在那一下没动,却被邹氏上上下下的把自己折腾了好几次。

很累,不过却也很舒坦。

刘琦出了临时行宫的时候,李典正在外面等着他。

“陛下,臣已经命人准备好了车撵,并收拾了路上的应需之物,咱们何时向宛城出发?”

刘琦沉默了一会,道:“大部队的人,暂且先驻扎在鲁阳不动,你我先带领骑兵小队,先往南行,于路再查探一下地方的屯田,山林,还有你所说的那些新开垦的还未入官署记载的新田,你领朕去看看,到底都是什么样的新田,又都有哪些没被郡署登记在案。”

李典闻言奇道:“这些事情,陛下跟随大部队行进自然也能知晓,为何特意要单独率领小股骑兵前往查探?”

刘琦笑道:“朕出行这么大的事情,地方的望族和豪强,怕是早就得到了风声,事先也定然会有所准备,你身为一地太守,尚且能放下郡中事务不远百里亲自来迎接朕,朕怕朕若是依照既定时间率大部队前往,所看到的东西,未必都是真的。”

李典尴尬的咧嘴一笑:“陛下此言甚是,是臣疏忽了,臣这就安排人手,先领陛下率小股人马往宛城暗中进发。”

……

刘琦的大仪仗队伍在鲁阳做着出行的准备工作,吸引旁人的注意力,而他本人则是带着典韦和许褚,另加左将军刘备,随同李典一同向着南面而去。

和当年刘琦刚刚驻扎在南阳郡不同,现在的南阳郡不再受西凉兵的攻击,而通过人头税入地的政策,这里的人口也开始成倍的增长。

南阳郡本就是大汉的冶炼中心,再加上刘琦的大力发展,可以说是已经成为了大汉朝最富庶,同时也是科技生产力最发达的地域之一。

刘琦等人沿着鲁阳的官道,一路南下,途经南阳北部四县。

一路上,刘琦等人看到了不少开垦的新田,由于是深春时节,正是一年中播种的正日,因而一路之上,所有的农田几乎都有人在耕种,没有一块荒芜。

对于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王朝来说,毫无疑问,这是最佳的状态。

刘琦沿途并不去向那些农忙的农夫们询问,他只是让左将军刘备代劳,在沿途经过的地方搜集情报,而当刘备将情报带回来之后,刘琦也并不多问。

直到距离宛城大概还有五十里地之后,刘琦才让刘备将这一趟路上所探听来的事情告诉他。

刘备知道刘琦早晚都会问他的,因而这些天一边探查,一边也在汇总,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

因此,当刘琦第一时间问到他的时候,刘备的回答都是有理有据。

“新开垦的土地,大概有多少没有归于郡署?”

刘备平静地回答道:“禀陛下,依照臣的查证和判断,新开垦的田地,大概有三成左右没有归于郡署记册,当然,这个数量是臣推断出来的,但想来应该跟实际差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