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292章

作者:臊眉耷目

不过眼下守护江关的事情,并不关乎一个人特别的能力,在刘琦看来,只要是按照他铁索横江的既定方案走,短期内绝对出不了什么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独自领兵,倒是比较符合刘表心中期望的对两个弟弟的锻炼。

自打到了南阳郡之后,刘琮和刘修就一直没有离开新野,都是一直跟在刘琦的军前听用,两人皆被编入到了荆武营内,而此番来蜀东取江关接甘宁,两个人也是作为后方的粮秣官,实际而言并没有任何直接的统兵权力。

粮秣押解到后,两个人随同‘真正押解粮秣’的武官来向刘琦禀报押运的情况。

“仲璜,叔攸,今次有一个重任,想要交给你们两个人的其中一人,这也是父亲的意思,希望为兄能够多多历练你们,让你们早日成才,为山阳刘氏在荆州的基业献力。”

刘琮听了刘琦的话,很明显的精神一振,刘修倒是没什么特别的表情。

刘琦坐在上首,双手在桌案前合十,认真地思虑了一会,方道:“让你们在新野任闲职,其实也是为了让你们能够在这段时日里熟悉一下军务,如今小算一下,也有一季以上的时间,差不多也是到了该让你们出来历练了……眼下江关之地,就需要一名镇关之人,你们,谁能当之?”

刘修略微犹豫了一下,然后认真地对刘琦道:“大兄,小弟不才,怕是还未有能力替兄长分担如此重担,江关乃是兄长刚刚打下的关隘,弟年幼才薄,恐不堪大任。”

刘修执意推辞,反倒是另外一边的刘琮匆忙道:“小弟愿意替父亲、替大兄分忧。”

刘琦认真地打量了一下刘琮,道:“仲璜,你可想好了?统兵守关不同儿戏,不可仅逞一腔热血尔,若有疏失,后果便是失地陷城,性命堪忧。”

“弟思虑已然周全,若不胜任,愿凭大兄处置。”

刘琦笑着摇了摇头,道:“我并无权力处置于你,若是处置,也是父亲。”

说罢,却见刘琦抬头道:“进来吧。”

少时,便见黄忠带着一名四旬大汉走进厅堂。

“见过府君。”

刘琦转头看了看黄忠身后的大汉,道:“此人某识得。”

“末吏郑浑,见过刘府君。”来人恭敬地道。

刘琦微笑道:“昔日宜县驿馆,诛灭宗贼之时,有汝一份功劳在,刘某记忆犹新。”

那名为郑浑的军汉道:“不想府君却还记得。”

刘琦和刘磐当年刚刚进入荆州之时,黄忠曾向刘琦举荐当年随他在南阳战黄巾的十八名属下,与他一同协助刘琦埋伏宗贼,后这十八人俱被安排在行伍之中,后皆逐步凭借军功而升,各有其职。

这位郑浑,便是黄忠身边的佼佼者,如今已是晋升至了军侯。

“郑浑,我今日破格提你军职,着汝为别部司马,辅佐仲璜镇守江关,严防蜀军东向而袭,你可能恪尽职守,以保江关完全?”

郑浑这个人一看就是非常沉稳干练之人,他闻听刘琦破格提拔,并不过于欣喜兴奋,只是很冷静地向着刘琦拱手言道:“末吏定当尽责。”

刘琦看向黄忠,却见黄忠只是微微点头。

其想表达的意思很明显:此人可用,足守江关。

刘琦又再度看向刘宠,嘱咐他:“二弟,江关之地,若谨守铁索横将之策,当无疏失,谨守关隘,有事多与郑司马商议,你只需守关过了今年,便算是展现你的能耐,日后为兄对你也当放心用之……这座关不大,但对你,却是个大考,知否?”

“弟弟明白了。”

“汉升,你带仲璜和郑司马下去,熟悉江关地形,并行走于留兵之营,借以观察。”

“唯!”

黄忠遂带着刘琮、郑浑二人下去了,刘修却被刘琦留在了厅内。

“三弟,适才守关之责,你为何不争?”

刘修听了刘琦的询问,似有些犹豫:“弟弟才疏学浅,恐不堪大任。”

“莫虚言之。”

刘修见刘琦一语点破,表情多少有些扭捏不自然。

刘琦认真地道:“其实你多少也能看出来,这江关之地,说是需要一名镇将仔细看管,但实则基本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战事,让你二人选一人在此,纯是为了白取军功,可你为何让功劳于你二兄,而不试争?”

刘修沉默了一小会,方才言道:“二兄有志,非我能及,莫如成人之美。”

刘琦笑了:“好一个成人之美,你倒是看的很开么。”

刘修道:“弟只喜经学,不善军旅权谋之道。”

刘琦认真地道:“话虽如此说,但乱世当用重典,亦当用重威,不善之事也许相善,不然何以自渡自救?”

刘修仔细地想了想,遂认真地拜道:“大兄说的是,是弟弟迂腐了。”

刘琦微笑道:“不过难得你有这份谦让之心,今后就跟在为兄身边吧,有什么不会的,不懂得,咱们兄弟一同商议。”

“谨诺。”

……

江关的事情处理好了之后,刘琦顺江之下,返回秭归,然后沿房陵东,直奔上庸而去,全军前往汉中郡。

前往江关夺关隘、救甘宁,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他此次出兵的真正目地,是汉中以及依旧在那里与张鲁和张修争夺地盘的贾龙。

汉中郡的地域广大,虽只是一个郡,但就地域广阔而言,几乎都快赶上了整个豫州之境。

此时的上庸,房陵等县已经被贾龙拿下,截止到旬阳以东的地域,已经全部都落在了贾龙手中,而顺着旬关往西,沿沔水西向,便可以直入安阳,然后再沿河向西,就是汉中郡的首府南郑。

而如今,张鲁和张修的兵马皆屯扎在南郑,与屯兵在武陵城的贾龙,陈王刘宠等人东西相望。

而南郑和武陵城之间的西城等地域,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则有些像是双方兵势的缓冲地带。

刘琦的兵马进入汉中郡后,直入武陵城。

贾龙和陈王目下皆在此处,众人相见。

贾龙和严颜自不必说,也算认识了两年时间了,大家彼此互相还算是知根知底,相对熟稔。

但陈王刘宠,刘琦还是第一次见。

按辈分,这个年纪不小,胡子已经花白的老头,可算是他的爷爷辈了。

“刘琦见过大王。”二人见面,刘琦很是周正的向陈王见礼。

刘宠见了刘琦,似颇感亲切,笑呵呵地道:“贤孙儿莫要这般生疏,你我同为宗室,无需执朝堂之礼,还是以族中称谓相称即可。”

刘琦心中暗道我用官场中的职位唤你,也比族中辈分称谓来的舒坦。

可问题是,刘宠已经直言要跟自己攀亲戚,自己若是依旧执意用宦场称谓,未免有些不够给对方面子。

毕竟刘宠现在还属于护君联盟中,比较重要的成员之一。

不方便在这种小事上得罪,而且人家的要求就情理上讲,并没有什么过分的。

“刘琦见过翁翁。”

刘宠笑眯眯地乐道:“好贤孙。”

招呼过后,众人在正厅,各自落座。

刘宠不知为何,一个劲的看着刘琦,似乎总是看不够。

“唉,还是景升侄儿好福气,为我汉家江山生出的贤孙,竟是这般才的俊,反观本王那几个不成器的小子……唉唉,着实无法可比。”

第三百六十六章 刘琦与陈王

刘琦见陈王刘宠说的很是凄凉,心下既感无奈又感好笑。

陈王刘宠的子嗣在历史上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事迹,哪怕就是刘宠本人,也不过是被一语带过,不过他毕竟是出兵对抗董卓,并组建了一支强军的牛人,好歹也算是被笔墨书于史册。

但其被袁术害死之后,关于陈国的刘氏后人,在史书上却基本没有什么记载,足见刘宠后人很是平庸。

如此,刘宠对刘琦倍加推崇,便也算是有理可依了。

“翁翁过赞了,琦实不敢当之。”

刘宠笑呵呵地摆了摆手,道:“护君联盟当年出自汝父子之手,如今刘氏江山诸宗族能有一席之地用以勤王,你当居首功,何谈过赞?孤此番本当依景升之言,相助贾君攻略汉中,怎奈临时有大事要办,不得不撤矣……不过如今有你这少年英杰前来,想来这汉中之地,便也可保无忧了。”

说到这,刘宠笑看着贾龙道:“贾君,孤贤孙至此,君可安心乎?”

一直看着刘宠和刘琦这一对爷孙对话的贾龙,见刘宠突然呼唤他,连忙笑道:“攻略汉中之事,龙本就是独木难支,而大王又即将率兵归去,龙心中深感惶恐,今幸得刘府君前来相助,如此龙夺取南郑的把握,则是又大了几分。”

刘琦满面平静的看向贾龙,赞道:“贾龙攻略汉中半年有余,如今已经尽得汉中东部诸县,可谓劳苦功高,刘琦来此,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未必能起到多大作用。”

贾龙连忙摆手道‘不敢,不敢。’

刘琦又转头看向严颜,对他道:“严司马,刘某人此番前来,还有一事想要向你谢罪。”

严颜自然明白刘琦说的是什么事。

他长叹口气,道:“兄长之事,某已知晓,以我兄长之秉性,江关失守必然是悲痛欲绝,但兄长趋附刘焉,这结局也是必然之内……此番攻打江关,想来府君也是看了末吏的薄面不曾相害兄长……严某在这里代兄长相谢于府君。”

刘琦淡淡一笑,道:“严司马不必如此,有些事情,刘某也只能是略尽绵力,至于成事与否,却也不好多言了。”

刘宠在一旁插嘴:“严司马,令兄兵败失关,依照刘君郎的秉性,怕是未必放过你们严家,昔日他不动手,乃是因为江关之地在令兄手中,他不敢轻动……如今江关已失,怕是刘君郎这新账旧账,都要在旦夕之间跟你严家算清了。”

严颜闻言,似面有忧色,愁苦道:“若家门出事,却是都怨在我一人身上,与人无尤。”

众人闻言,皆不由暗自叹息。

不过事情就是摆在这里,无论旁人如何相劝,也不可能改变事实的真相。

失掉了江关的严镛,已经失去了最后的护身筹码,这是铁一般的事实,无法改变。

就在众人都有些替严颜惋惜的时候,却听刘琦说道:“眼下刘焉病重,精神远不如全盛之时,严公若想保全亲人,便非得牵扯刘焉的全部精力不可。”

这话着实令在场中人感到诧异,众人皆纷纷侧目凝视着他。

却听刘琦道:“强攻汉中,让刘焉失地陷城,引起蜀中震动,刘焉自然不敢再随意的去屠戮蜀中诸豪。”

严颜似乎从迷茫中醒悟了过来,他急忙一拱手,道:“府君,末吏严颜愿为先锋,驱兵再攻南郑。”

刘琦笑道:“严公勿急,攻克南郑只在旦夕之间,不过还需谨慎筹谋方可。”

说到这,却见刘琦抓头看向刘宠,目光之中涵义颇深。

刘宠自然是明白刘琦眼眸中的涵义。

但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有些事他无法当面名言,只能是轻轻的咳嗽一声,略作感慨。

……

众人集议之后,刘宠单独将刘琦招呼到自己所居住的别院,来到一处无人之所,对刘琦进行解释。

“贤孙儿,非你阿爷不肯在此助你成事,只是长安那边有大事可做,一旦事成则董卓老贼便可束手,天子得救,这岂非盖世之功?若是在汉中这面迁延日久,则怕是耽误了大事,故而……故而,阿爷只能先行北上,不能留在这里助你成事,你切莫怨恨翁翁才是。”

刘宠一会一个‘阿爷’一会一个‘翁翁’,好似他真是刘琦的亲祖父一样,弄的刘琦心中颇有些尴尬。

“翁翁,敢问你此番北上,究竟是联合了谁人?又当以何策图谋董卓?不知可否相告?”

刘琦并不是想使坏,他只想真真切切的去帮助刘宠,毕竟陈王刘宠目下是护君联盟当中的实力担当,在大汉一众诸侯王中属于比较特殊的武装性存在。

像是他这样乘着乱世聚敛强军的诸侯王,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刘琦不希望他出任何意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