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214章

作者:臊眉耷目

他惊诧的问刘琦道:“府君该不会是真的想要招募……那些丹阳郡的山越为卒吧?山越可是与叛逆无异!”

“但在丹阳郡的兵源中,也确属山越战力最强,比普通的乡亭黔首要强许多,既然要组建一支丹阳军,那自然便要招募最强而善战的兵卒。”刘琦眯起了眼睛,不咸不淡的回复典韦。

当然,刘琦也知晓这样做的风险极高,丹阳郡普通的黔首为卒,尚且不好管理,极易叛乱,更何况是那些常年躲在山区中,自成一系与郡署对抗的丹阳山越?

丹阳兵出身于山蛮杂居的丹阳郡,最能战天斗地,唯一的遗憾就是,这些丹阳人打敌人的时候猛,打自己主公的时候特别猛。

历史上的曹操也曾招募过数千丹阳兵……“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丹杨募兵。”

但很可惜,这些丹阳兵最终背叛了他。

《魏书》曰: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馀人。

无从想象,只余五百士兵不反的数千叛军是何等危局!可怜曹操大半夜被自己手下的丹阳兵撵的满山乱窜,三角裤都顾不上穿。

刘备更是直接被手下的丹阳兵从徐州赶了出去。

孙权就厉害了,基本上每年手下的丹阳人都要造反一次。

而如今,刘琦想招募的,更是丹阳郡中,最具有反叛意识的山越。

这当中的风险系数,自然是不言而喻。

但刘琦就是想试试,人活一世,总得做点旁人不愿意做,或是不敢做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才精彩。

不过若是想在丹阳郡本地招募山越,刘琦先想要办法先搞定了陶谦。

……

陶谦夜袭荆州军营,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眼下颇有些惆怅。

他按照许耽的建议,与宛陵县的吴景联合,回防于淮水之边,在那里安营扎寨,与宛陵城的本地兵马呈犄角之势,防备荆州军来袭。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陶谦在丹阳郡老家的两个儿子,被人带到了他的大营中。

陶谦的两个儿子,分别叫做陶商和陶应。

身为名士陶谦之子,他的这两个儿子自然是从小就接触五经之学,并在陶谦的运筹下,成功的进入了雒阳太学,并在太学的毕业考试中顺利的考中科甲,任为补郎,下方到地方历练,

两个孩子只等被举为孝廉后,便可再重新进入雒阳三署郎中,等待真正的去往地方就任。

但世事多变,这两个孩子本应有前途的孩子,却被性格倔强的陶谦给耽误了。

中平二年,陶谦随张温讨伐北宫伯玉回返雒阳后,曾在百官宴席上当众羞辱张温,

张温表面上并不怪罪陶谦,且没有对其予以行为上的报复,但不知为何,陶谦的两个儿子自中平年间至陶谦前往徐州任刺史的这段期间,在地方就任补郎的他们,无论是怎么使门都,或是努力干出多少政绩,就是在本郡拿不到孝廉的名额。

其实有心的人,稍稍仔细想想,便能猜到是怎么回事。

两个孩子耽误了好几年,最终在董卓乱政,天下纷乱后,陶家二子也只能是返回了丹阳老宅,闭门苦读,继续研究经史之学,远离政坛之争。

陶谦俩儿子的前途,算是被他爹在无形中给坑了。

然如今,天下时局有变,陶谦就任了徐州刺史,凭借丹阳兵压制了地方的豪强势力,成为了徐州的第一大佬,而雒阳太学被废,陶氏子弟想要出仕,已经不需要再走当初的老路子了。

而且,在这种特殊的时局和背景下,陶谦下一步除了要继续招募丹阳兵扩充军事实力外,也需要家族的人进驻徐州帮他掌控局面。

不消多说,陶家的这两个儿子自然就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陶谦需要陶商和陶应来徐州帮他的忙。

将自己的想法对两个儿子说了一遍后,却见陶谦对其长子陶商道:“商儿,为父前番攻荆州军不克,想来荆州兵不久之后必来报复,南蛮营悍勇不在丹阳军之下,为父眼下实无闲暇去招募各乡亭的黔首为士卒,唯有靠你来替为父督办此事。”

陶商和其父的性格迥然相反,是个很腼腆很温和的人。

他犹豫着对陶谦道:“父亲,孩儿不善此道,恐不能胜任。”

陶谦的脸一下子就落了下来,不满道:“混账!天底下谁是一下生就精通此道的?还不是后天慢慢习来,就是为父,年轻时也不是什么都会,这诸事却不都是在于多学多练么!”

陶商闻言拱手道:“父亲教训的是,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陶谦又转头看向陶应,道:“应儿也一样,辅助你大兄去替为父募兵,务必要招募得五千强卒,知道吗?”

陶应惊诧地道:“五千?这么多?”

“这还算少的,徐州之地有很多事是你们不知道的,这丹阳兵便是我陶氏在徐州立足的保障,士卒数量务必要多多益善。”

“唯。”

“去吧,我让曹豹辅佐你们兄弟二人,好好督办此事,回头和为父一同回徐州,咱们陶氏的基业从此以后便不在丹阳了。”

陶商和陶应兄弟彼此互望了一眼,方才告辞离去。

待兄弟二人走后,陶谦方才捋着自己下巴上西数的胡须,喃喃道:“刘伯瑜……接下来,汝当要如何出招呢?”

陶谦对于刘琦接下来的行动,设想了诸多的可能性,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什么偷袭,强袭,断粮等等……

但他真就是没想到,刘琦居然派来了使者与其和谈。

……

“刘府君帐下使者赵范,见过陶使君。”

陶谦眯起了眼睛,上下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叫做赵范的人,嘴角挂起了一丝冷笑。

刘景升之子,刚刚与老夫生死相搏了一场,居然就派使者过来与自己和谈了?

这是玩的什么花样?

陶谦面色阴沉地看着赵范,道:“久闻汝家刘府君,乃是狡黠多谋,阴险毒辣之辈,老夫目下与他是敌非友,好端端的,他派人找老夫谈个什么?莫不是想谋算老夫?”

赵范长长作揖,对陶谦道:“刘府君说了,这个世间,今日的朋友或许便是明日的敌人,明日的敌人或是便是今日的朋友,陶府君在徐州时,自家之地尚且多是亦敌亦友之辈,又何况如今已是出了徐州呢?”

陶谦闻言不由一窒。

半晌……

“好个刘郎,对吾徐州之事竟是颇了然,有些意思……那老夫想问问你,刘伯瑜想与老夫为友,他凭的又是什么?”

赵范很是认真的对陶谦道:“刘府君派赵某来找使君时曾言,刘府君知晓陶使君心中所深藏之大事,也知道陶使君此来丹阳郡的真正目地何在,他有办法可以帮陶使君完成心愿。”

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忠父子前来效力

陶谦紧紧的瞪视着赵范,心中开始来回掂量眼下的时局。

半晌之后,方听陶谦道:“老夫的心愿,就是相助袁公路拨乱反正,驱袁本初与刘景升并其麾下之宵小出荆州,别无其他。”

赵范听了陶谦的话,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他稳定了一下心境,遂对陶谦道:“使君此言有些不实,赵某临行之时,得刘府君相告,言陶使君兵至丹阳郡,非为其他,实乃是为招募丹阳之精士尔。”

陶谦被赵范说中了心事,脸色微微有些发沉。

这刘伯瑜,过人如传闻中一般,不简单!

那小子年仅双十年华,从无朝堂阅历,居然能揣度出老夫心中所思……刘景升之子,委实了得。

却是比自己家那两个唯唯诺诺的小子要强了不少。

陶谦缓缓的从原位上站了起来,迈步走到了赵范的面前。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因为脾气暴戾,气势浑厚,因此颇有些威压之势。

赵范面对面的看着陶谦,不知为何,心中竟然是隐隐的有点发虚。

但他也是极力让自己镇定,不让自己在陶谦面前露怯。

二人就这么面对面的互相瞅着,少时,却听陶谦冷冷的对赵范道:“小子,汝且说说,刘伯瑜如何能助老夫完成心愿?”

听陶谦这么说了,赵范忐忑的心情这才微微落了下来。

赵范挺直了腰背,正了正衣襟,对陶谦言道:“刘荆州与陶使君昔日同朝为官,彼此并无间隙,后各任地方监察,同为朝廷效力,皆为忠臣节士,如今天下纷乱,使君与刘荆州自当彼此互为呼应,如今刘府君与使君在丹阳郡交锋,两方互相攻伐,损兵折将不说,还各误大事,不如罢兵休战,一同携手在丹阳郡共募精卒,以壮两方声势,各取其利,如何?”

“什么?”陶谦闻言皱起了眉,语气有些不善:“你家刘府君,也要在丹阳募兵?”

“丹阳之卒,甲冠于天下,吾主亦是久慕之也。”

陶谦冷笑一声,道:“丹阳郡隶属扬州,你家主子乃是荆楚之人,南阳郡守,他不在荆楚招募兵将,来丹阳郡募兵是何道理?”

赵范听了陶谦的话,心中觉得此老着实是有些霸道了。

“使君这话如何说的?使君身为徐州的监察官,能来丹阳募兵,为何我家府君便不能来此募兵了?”

陶谦的脸瞬时间变的有些阙青。

他使劲的握紧了拳头,似有想抽赵范一个耳光的冲动。

但陶谦毕竟是名士出身,涵养在那里摆着,平日里纵然是多愿意发火,但也最多不过是出言讥讽,不会如同街陌里中的好斗游侠一般随意与人动手。

陶谦冷然道:“汝且回去告诉你家刘府君……他若是想与老夫修好,便火速率兵撤出丹阳境内,若是迁延日久,便休怪老夫无情了,至于同在丹阳郡募兵之事……”

说到这,陶谦冷冷一笑。

“想都别想。”

赵范没想到陶谦居然会拒绝:“使君,眼下你我两家,在丹阳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我家府君诚心想与陶使君同在丹阳募兵,使君为何拒绝?”

拒绝的原因,陶谦具体也说不上来。

其实就根本原来来说,还是他不想让刘琦招募到丹阳兵。

他跟山阳刘氏非亲非故,如何会想看到荆州强大?

“老夫心意已决,汝只管回去对刘郎直说!他若是不服气,只管派兵来战。”

……

陶谦的性格刚烈霸道,不愿意与刘琦一同在丹阳郡募兵,赵范被其斥责,只能是狼狈的返回荆州军寨汇报,并向刘琦汇报了具体的会谈过程。

刘琦此番让赵范前去见陶谦,也是有心想看看赵范会不会露出狐狸尾巴。

毕竟赵范留在自己的身边,是想替自己的大兄报仇,但仅凭他一人之力,是绝对不可能做成这件事的。

刘琦揣度,赵范最终的目地,还是会在阵前联络某方势力,里应外合的来算计自己。

既然大家都自以为是有心算无心,那刘某便给你大开方便之门。

我给你机会让你外出接触其他的势力。

但听赵范讲述此番与陶谦所做出的的交涉,刘琦断定赵范这一次出使并没有在陶谦那露自己的底。

看起来,陶谦似乎并不是赵范心中想要联合的人选。

刘琦了解情况后,便让赵范先行回去休息,他派人则是请来了刘晔,与其商议对策。

刘晔的智谋高绝,依刘琦看来实不在蒯越之下,有他配合自己,很多事情,刘琦就有了主心骨,不用像是原先一样,事事都要自己来拿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