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臊眉耷目
大帐外,一名犹如巨罴一般的铁搭大汉,背着一柄大戟和铁盾,抱着膀子,犹如小山一样的守在帐篷口……那巨大的身姿似都能遮住日头,饶是孙坚也不由瞅的胆颤心惊。
孙坚深吸口气,稳住自己暴怒的心神,咬牙道:“某如何便声名不佳了?某为何便去不得豫州之地?”
孙坚适才那细微的动作,其实都落在了刘琦的眼中,但他丝毫不惧。
大帐外有典韦守着,刘琦什么也不怕。
自己刚刚命军中的铁匠用好铁给典韦打造了一支重戟和一面又厚又重的铁盾,并为其量身打造精甲,包裹其巨大的身躯,将其全副武装了起来。
现在的典韦可算一身神装,攻守兼备,犹如移动一尊两米高的坦克肉盾。
由他守护着自己,刘琦感觉自己在这个天下,完全可以放开了去浪。
荆州少君刘琦的……三国之浪行天下。
孙坚深吸口气,道:“刘公子,刘景升可为荆州刺史,难道孙某便做不得豫州刺史么?你言下之意,到底为何?”
刘琦叹息道:“家严入荆州时,可没有擅杀名士的先例。”
“你……!”
孙坚猛然起身,怒道:“你此言何意?”
“君侯,做过的事,还怕人说么?南阳张府君,乃是颍川名士,去年因军粮之事被君侯擅杀,南阳士人亦因此深忌君侯……请问君侯,若无袁公为君侯撑腰,君侯此番北上,那龙兴之地的南阳士族,可会让当地人供与君侯一粒菰米么?”
“这……”
孙坚脸上的肌肉来回抽动着,额头上青筋跳动。
他虽然愤怒,他虽然不想承认……但他潜意识里知道,刘琦说的是对的。
擅杀士族名士,特别是在其本土,所引起的巨大后果,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
历史上的曹操在兖州遭到张邈和陈宫的背叛时,整个兖州的本土士人几乎没有人站在曹操那边,兖州全境八郡国皆反,只给曹操留下了三个小县城作为翻盘的根基……
这仅靠陈宫,张邈和吕布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是兖州八郡国的士人集团全都参与进来才能达成。
曹操擅杀兖州名士边让,让兖州本土的士人集团对其极度失望。
平定张邈、吕布乱后,曹操虽重新掌握了兖州,但他已无法再启用本土的士族……只能通过荀彧去拉拢颍川系士族为其政治后盾。
曹操好歹还是三公门楣出身,曾为雒阳天子身边的两千石典军校尉,又是袁绍的铁杆弟兄,杀了名士尚且如此……
他孙坚算什么?
其先祖不过是吴县普通官吏,靠着军功出人头地的蛮子——在龙兴之地杀了名士张咨,若没有袁术庇护,他早被南阳的那些望族士人群起给阴死了,还想讨董?
刘琦的话提醒了孙坚——他若是要当这个豫州刺史……就必须要再走一次当初的老路!
去豫州……杀了豫州刺史的名士孔伷。
刘琦又出言提醒孙坚:“君侯,你曾杀过一位刺史,一位郡守,特别是张府君,那可是颍川名士……你在南阳杀了他也就算了,如今又准备去他的家乡颍川再害一位名士监察,是不是有点太不将颍川系士人放在眼里了?你就算是能坐镇豫州,又岂能长久?”
他长长的冲着孙坚作揖,道:“愿君侯三思。”
说罢,刘琦转身离去,只是留下孙坚在帐内,呆愣楞的看着他的背影,脸色发青,半晌不言。
……
来到帐篷外,刘琦对典韦道:“走吧。”
“诺!”
典韦应了一声,便跟随着刘琦,大摇大摆的离开了孙坚行营之地。
往来军卒看见典韦那凶蛮的模样和装束,皆纷纷四散开来。
大家交头接耳,对巨汉典韦指指点点的,犹如看动物园的熊虎一般新奇。
典韦却浑不在意,且似乎还颇为享受。
他问刘琦道:“少君,适才那孙坚对你,似有些歹意。”
刘琦微微一笑,道:“他那个人就那样,谁跟他说点话,只要是不顺他心的,就容易激发他的怒意……天生属狗的,爱咬人。”
典韦憨声憨气的‘哦’了一声,道:“不过公子既然知道他的秉性,为何又要说让他不顺心的?公子跟他交情很好?”
刘琦笑着摇了摇头,道:“我不是跟他交情好,我只是为了咱们荆州日后的安全,不得已而说之。”
“为了荆州?”典韦完全不明白了。
其实别说典韦不明白,刘琦自己现在心中也有点打怵。
他不知道自己目下所做的是对是错。
首先,孙坚军在这天下是一支强军,特别是在南方的诸军中,他是一股巨大的力量,犹如北方公孙瓒一样的存在。
若是让他留在豫州,作为袁术的臂膀管理豫州,袁孙二人便可纵横南阳、颍川、汝南诸地,对荆州的南郡和江夏郡,就形成了威压之势。
历史上,孙坚奉袁术之命征讨荆州,大败黄祖,乘胜追击,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黄祖带兵复战孙坚,又为其所败,在被追击的过程中……孙坚中暗箭而亡。
可以说,历史上孙坚打刘表和黄祖,是一直屡战屡胜,把刘表和黄祖压着打的。
只不过因为打胜仗太多,一时不慎,为暗箭射杀,不然刘、黄二人的后果怕是非常凶险。
如今因为刘琦的介入,历史已经完全变了!
刘琦可不能指望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奇迹如今还会再发生!
在历史车轮发生重大跑偏的情况下,他还能指望着那支不知是谁放的暗箭,再把孙坚射杀掉么?
如果孙坚不死,让他伙同袁术纵横淮,汝,那他南郡刘家父子覆灭就是旦夕之事。
刘琦有一种预感,孙坚怕是不会再像历史上那样的早死。
这样的人,存活于这个时代,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巨大变数。
且不管今后如何,就眼下,一定要让他离自己和荆州越远越好。
第一百五十八章 分崩离析的局面
荆州军和益州军收拾兵马向南出发。
因为知晓了袁术的兵将会前往河南伊,故刘琦没有再次从鲁阳的方向往南阳回撤,而是稍稍的绕了一点远路。
他计划先将兵马开奔往司隶以西的嵩县,在那里驻扎休整之后,再沿着伏牛山脉南下,出了司隶境后,方才在湍水旁驻扎。
湍水有七条支流,其中有一条支流名的源头是后世的排子河,沿之南行最终可过襄樊之境,以其为地标路线南行,既不需担忧与袁术的主力军相撞,也可以水为基,沿途在水边的各处村寨寻找军中需要的补给。
刘琦临行前,夏侯惇代表曹操来见他,请他代为催促刘表,请荆州方向尽快再次上奏疏支援袁绍。
刘琦应允。
另,夏侯惇询问了关于刘琦的南归路线后,遂请刘琦寻地驻扎,静候几日,袁绍那边不日将有谢礼相赠。
毕竟,陈留系的三支兵马在阳人,皆是荆州一方供养粮秣,而荆州一方实际上还是袁绍要拉拢的对象,袁绍自然不可能让刘琦这么空着手回去。
但若让刘琦一点不知道内情,似乎也与理不合,夏侯惇遂向刘琦解释道:“先帝所承认的南匈奴人栾提于夫罗,已盟誓依附于袁公,其纳匈奴种马与袁公以示其诚,袁公感公子谏言友好之德,将转赠五匹与公子。”
此言一出,刘琦对袁绍算是有了更多的认知。
天下楷模实非等闲,旁的不说,单冲这份仗义疏财的胸襟,便值得关东各路郡守甘愿为之投效。
难怪袁术怎么也比不上他。
五匹匈奴种马,表面上听着不怎么样,但实际上却是不小的手笔。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中,有一段文是:孝灵皇帝中光和四年,春,正月,初置騄骥厩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榷,马一匹至二百万。
也就是说,差不多在十年前,东汉政府需要从民间调马的时候,是二百万一匹,当然既是政府调马,其选品也一定是民间最优良的好马,普通的驽马想被征调也没机会。
但即使如此,在没有爆发黄巾起义,董卓乱政的时期,朝廷调好马的价格就能达到二百万……而十年之后,因为战乱而导致资源匮乏,外加董卓乱政铸小钱流通民间致通货膨胀,现在的一匹好马价值又能为几何?
特别还是匈奴马的种马,这可不是你在民间花钱就能买到的。
从这点来看,袁绍算是挺够意思的,至少面儿上做的漂亮。
……
随后,刘琦和贾龙合兵向南,在湍水附近驻扎等待袁绍的消息。
而期间,刘琦也收到了蔡邕的来信,说他已经派遣心腹之人前往陈留取书了,但两万卷典藏实在太多,少说也得用几十辆车载运,如此大规模的迁货,怕是会引起觊觎。
因而蔡邕想请刘琦派人接应一下。
去陈留接书的任务,在刘琦看来,自当由典韦前去,最为妥当。
陈留大豪侠的名头在那摆着,一个为了报仇连退休县长都敢杀的牛人,谁敢觊觎他的财货?
要钱要命?
至于典韦率人入陈留境内没有符传的事,眼下对于刘琦而言也不难办。
他置书一封给夏侯惇,请他说于赵宠,转请陈留郡守张邈通融此事。
再怎么说,自己现在也是袁绍需要利用的人,身为袁绍支持者的张邈,不会因为一个他瞧不上的典韦,而不给面子。
大家都是上位者,胸襟还是有的。
……
就这样,刘琦开始在湍水之边扎营静静等待,期间,他派出了大量的探子,去往司隶境内探听情报。
重大事件的消息一件一件的传来,司隶境内的政治军事行动每日都在刷新,可以用日新月异四个字来形容。
初平二年,辛末年二月,袁绍,袁术,刘虞等人皆至缑氏山附近,派使者与董卓议立陈王驻东京事。
辛末年二月十六,董卓妥协,正式下诏两京同朝,特批陈王刘宠以诸侯王身份,代天子入驻东京雒阳。
但董卓却坚决没有承认陈王刘宠的储君身份。
这是董卓的底线。
辛末年二月十八,朝廷下诏敕令诸郡守撤兵出缑氏山,各反其地。
以袁绍为首的诸郡守虽接诏,却未遵循。
辛末年二月二十二,荆州刘表的上书抵达雒阳,附议袁绍之策,再加上刘虞亦是随袁绍同至,护君联盟等同于是承认了袁绍这次的功绩。
袁绍的声望再起,反客为主,重新力压于袁术之上。
辛末年二月二十四,袁术与袁绍议陈王刘宠驻京的“车骑仪卫乘舆规制”以别尊卑之序时,因意见相佐,二人当着众人之面互斥,甚至拔剑相对,险酿出火并之患。
一个王储的乘舆规制,自然不需要袁氏兄弟这般上心,这只不过是一个借机爆发的小小契机而已,连导火索都算不上。
二月二十五,袁术带领孙坚分兵缑氏山,操演兵将,以兵威震慑袁莎,与其分庭抗礼……袁氏兄弟正式交恶。
上一篇:我能看到所有BOSS掉落
下一篇:希望你对修仙也是这个态度